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一個農民曾經向一位教授這樣一個問題:“先生,一個聾啞曾經到金商店去買釘子,他先把左手中的兩個手指放在櫃檯上,然後用右手做釘錘的樣子。服務員拿出一把錘子,他搖了搖頭,並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櫃檯上的兩根手指。服務員拿給他定子,他點了點頭。這時候恰巧有個盲人進來,先生請你想像一下,他將如何買到一把剪子?”“喔,很簡單,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刀剪布的樣子就可以了。”其實盲人是會說話的,一味的唯讀書是不夠的,在生活中依靠一些定理,理論,用非正常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事情是不夠的,所以,即使是教授,他的學識在淵博,也會犯一些相當低級的錯誤。在一些生活經驗方面可能連一個沒讀過書的農民都不如。這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任何人都有缺點。

貝多芬,德國著名音樂家,被世人稱為樂壇雄師,他的作品充滿了時代的氣息,激昂充滿鬥志伸手人么喜愛,可是他也是一個充滿缺點的人貝多芬的許多作品,特別是中期作品(如《熱情奏鳴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對現狀的不滿足。他反對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誠摯和鄉土味的純樸。思想的奔放不羈,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對人聲和樂器毫不憐惜,如弦樂四重奏《天賦格曲》、第九交響曲的終樂章和《莊嚴彌撒曲》。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某些慢樂章有德國人稱之為真摯親切的靜謐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這類音樂的最佳範例也許是《第九交響曲》和《a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2中的慢樂章,後者是貝多芬的最偉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頌歌,是在大病初癒後寫成的。

愛迪生,美國著名發明家,被世人稱為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推動了美國的經濟發展,而這一一個善於發明而且工作認真的人也擁有很多缺點。19世紀80年代中期,愛迪生的電燈事業獲得了成功,這一成功比以往任何成就給他帶來的聲譽都大。在80年代中期以前,他很少有失誤,中期以後,儘管他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失敗也是屢見不鮮的。愛迪生最不值得稱讚的行為之一就是他批評交流電,說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死亡與損傷,但他未加具體說明。所以有人說,“像他這樣一個自己搞出了許多發明創造的人竟然對別人的新發明大加攻擊,這是很矛盾的事。”他反對使用交流電而贊成直流電,因而在一場激烈而固執的論戰中敗北。在這方面,反映出了愛迪生成為名人之後漸漸滋生的頑固守舊的缺點。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缺點,只是有些人善於偽裝不為人所知而已,我們應善於改正自己的缺點,儘量使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