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句號

對於句號,該歡喜,該惆悵,該接受,還是該拒絕?一切取決於你,那相當於一次“掃描”。

如果是作家,你肯定會說,句號是最好不過的了,在你結束了你苦苦寫了三個月的小說時,在結尾驕傲地畫上一個句號,那是再愉快不過的事了。那象徵著一種榮耀、一種輕鬆,因為你相信你已完成了任務,完成了你的使命,你相信這個句號會給你收穫,因為它代表了你的勞動成果,代表了你作出的貢獻。因而你會認為,鳥兒仿佛在為你歌唱,小溪嘩啦啦的流水聲仿佛也單單只為你一個人伴奏,世界的大鼓仿佛都為你奏響,身邊的一切都活了,它們載歌載舞,為你歡呼。無可否認這的確是句號的好處,它給了你無窮的滿足感。

但是,這的確只是理想帶給你的“副產品”,不要為一個小小的句號而忘乎所以,因為,接下來要面對的是關於人生的句號。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但這陽光不見得有多么暖和,因為在這個時刻,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夭折了,一位老人壽終正寢了,一名年輕司機暴亡了,一切都死氣沉沉的,他們都給自己的人生畫了一個句號,所以說句號並不是代表完美的結束,它使無限的美變成有限的。嬰兒還沒有好好地領悟人生就被句號截住了;老人覺得人生沒意義,毫不猶豫地畫上了句號;年輕人是最傷心的,他也許為自己孩子的學費一直勞累,他也許受不了家庭經濟的負擔從而猝死,但他始終栽在這個“句號”的手裡,所以說,句號就是停止,就是終結,就是事物最終變成有限的、死去的符號。

再次,句號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惰性連在一起的。一位學生對老師的作業草率得很,三下五除二就把作業ok了;一個設計師接下了老闆的任務,給一位鞋商設計櫥窗,可設計時不求完美,草草了事;一位醫生在診斷時,不負責任,只求一時應付。這三個人都被句號沖壞了思想,沖亂了思緒,只求速度卻不求質量,自足懶惰,可不,他們的下場可不好———學生遭老師的“口水之攻”;設計師最終被“炒魷魚”了;醫生被患者家屬告上了法庭。由此可見,“句號”是使得人產生惰性的主要“殺手”。

因此,面對句號,我們更要保持著警惕,不要輕易被句號所迷惑,到最後落得“勞命傷財”;面對句號,我們要拒絕它,或者使它的到來延期。

所以,我們要和句號鬥爭,因為在和句號鬥爭中,我們一定會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聞到搏鬥後散發出的熱烘烘的清香;認識到這生命存在所必須進行的奮爭,也是與自身惰性和保守的對抗。只要在人生或者藝術的道路上消滅了一個句號,便可以開始一段嶄新的豐富的充滿誘惑的路。

友情提醒:無論什麼都可以成為句號,那精疲力竭的放棄,自尋清閒的逃避,江郎才盡的低頭認輸,乃至收穫後的自滿自足,甚至是在目標達到之後,輝煌的目標也會化為一個句號。儘管這句號閃閃發光,但它發光後便只有黯然了。

所以,在你的人生中,你真的期待句號快點兒到來嗎?不,肯定不會的,因為人生有許多有意義的事在等著你去做。

因此,面對句號,最積極和充實的人生,是不斷努力,把句號變成逗號。拒絕句號吧!記住,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