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

我一直都很困惑,什麼叫做善良??

電視上,正播放著一個有錢人資助一個女孩上大學的學費,有錢人向觀眾介紹小女孩的家境:最貧窮的山村最苦寒的家。那個小女孩把通紅的臉埋在胸前,手不由自主地掰著,腳不聽使喚的來回搓著。女孩用細弱蚊聲說著:“其實我家也不是最窮的。”這也算是善良嗎?

我聯想到了一則新聞,中國某高校如果一名學生每月在食堂消費在60次以上,而總收費在150元以下,這名學生就會引起校方的注意,當情況屬實,無需學生申請,學校就會自動?打160元或100元的資助費入這名學生的飯卡。這種“隱形資助”讓學生接受幫助又不是尊嚴。?

是啊,行善,也需要智慧。要在幫助他人的同時,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讓他人有尊嚴的接受幫助是一個行善者不可忽視的出發點。有時候尊嚴就是他們抵禦生活所帶來的匱乏不平,委屈悲傷,尊嚴是他們的心靈外衣。你可以伸出手去溫暖另一隻手,但是你不可以用這雙手去剝奪他人的心靈外衣,拿受資助者的貧困做展覽。其實,在182024年的一個夜晚一位年輕人也做了一件換湯不換藥的善事。?

他窮困潦倒,卻又酷愛創作,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為生計犯愁,忽然看見一家舊貨店旁站著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孩,手中拿著一本書和一件舊衣在叫賣。年輕人認出這個小孩曾在他教學的唱詩班當過歌童,他頓時鼻子發酸,巨大的同情心驅使他不由自主地在單薄的衣衫里摸出了僅有的一點古爾盾,買下了那本舊書。年輕人邊走邊看那本書,竟發現其中有大詩人歌德的詩作《野玫瑰》。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誦,整個身心被詩的意境溶化了,一段清新而親切的鏇律從靈魂深處飄了出來。這個青年就是被人稱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他寫的這首《野玫瑰》名曲成為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其手稿價值連城。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首名曲的誕生源自他的一顆善良之心呢?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因為它能喚起人道生活的復甦。古人曾云:“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心裡都有善念,佛家亦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真正的善良又何曾是“做”出來的呢??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大年初一這天,邯鄲老百姓爭先恐後地湧進趙簡子家。他一一重賞。他的門客,觀察了許久便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真正的善良不是刻意的?,而是對萬物生靈的尊重與愛護,即便是一株草他也有他的生命。我們不是基督教中的神明,也不是佛教中普度眾生的達摩祖師,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人。

善良,存在於我們對尊重的理解。行善,也是基於對施捨與接受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