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護航中國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2024年10月20日至23日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目標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之法制體系,建設社會主義依法治國。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者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這句話是2019多年前,我國偉大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光輝千年的論斷

“無法就會無天”沒有法律,天下就會大亂。“法制”相對於“人治”,強調的是對規則的遵守,追求的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公平公正。過去的幾千年里,人們曾追求過“人治”的完善,希望將萬世的繁榮,社會的公正寄托在“聖人明君”或“青天大老爺”身上,但興之的車輪不僅一次次地碾碎了這一願望,還將“官府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刻在了舊社會的門楣上。

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征程。1999年,“依法治國”載入憲法;2024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字”公布,“法治”位列在其中,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這些都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高度。

目前,法律已成為人們維護自身權益的有力武器。據統計,從2024年至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比前5年上升174%,全社會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顯著提高。

法律的重要性,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心裡。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我們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文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成功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視崇拜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國小設立法制知識課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發揮法治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

法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取代。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需要,依法治國中我們有美好的生活。

法治護航中國,法治護航社會,法治護航我們。我們在法治的保障下揚帆起航。

爭做法治少年,我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