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好奇,是探索發現的源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其中一個“好”字就能看出好奇對求知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好奇才能有發展的前途。嫦娥奔月的美好傳說,體現了人類對天空的嚮往;魏格納對大陸輪廓的好奇,才有了大陸漂移說;達爾文對生物充滿了好奇,才有了《生物進化論》的發表。由此可見,好奇,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社會發展的橋樑。

好奇不僅推動科學進步,更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偉大的科學家幾乎都可以說是具有極強好奇心的人。當一顆蘋果落到了牛頓的頭上,牛頓對此事產生好奇,經他細究,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感到好奇而發明了單擺;瓦特對火爐上的水壺冒出的白汽,把壺蓋頂開感到十分好奇,無數個日日夜夜之後,蒸汽機出現了,它的出現不僅是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將人類文明推向了一個新的起點。正是由於好奇才有了看似簡單可笑的探索,才有了後來偉大的發明。

反之,倘若沒有了好奇,人類又會如何呢?如果沒有了好奇,人類就會禁錮在僵死的蠶繭里,思維萎縮,頭腦僵化,不敢說不敢想,更談不上發現了。

在劍橋大學,維根斯坦是大哲學家穆爾的學生,有一天,羅素問穆爾:“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說:“維根斯坦。”“為什麼?”“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只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露著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羅素也是個大哲學家,但後來維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他。有人問:“羅素為什麼落伍了?”維根斯坦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

沒有了好奇,人們就會面對契機而白白喪失機會。

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把氯氣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後,發現剩餘的母液中沉積著一層紅棕色的液體。武斷地認為這不過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貼張標籤了事。直到以後一位法國科學家證實是新元素溴時,李比希才恍然大悟。李比希正是因為沒有對此產生好奇心,才失去了發現新元素的契機。

陸登庭曾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可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沒有好奇心。保持好奇才會讓人類有所發現,有所進步。

好奇,是人類持續進步的源泉,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讓我們拿起這把鑰匙,去打開科學的大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