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團結

團結起積極意義是有典型事例的。比如毛澤東曾經問李鵬:“你對《三國演義》的哪一個人最佩服?”李鵬脫口而出:“曹操…曹操能團結幹部…官渡大戰後,曹操取得了勝利,繳獲了許多他的屬下私通袁紹高官和謀士的書信,但他並沒有採取什麼處置措施。而是當著這些人的面把這些書信都燒了,因此團結了這一部分人。”毛澤東因此對陳雲說:“這個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是個人才。”我們的統一戰線就是強調團結,聯合一切應該聯合的人,毛主席還曾經問一位領導何為政治,那位同志講了很多,毛主席說你這個太複雜了,政治就是兩句話: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

但團結也有反面的作用。主要是指團結了不該團結的人,使得壞人得以潛伏下來。宋慈是歷史上的一個正直無私的好官。他為了實現“天下清廉”的理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冒著被群臣及皇親國戚記恨的危險,克服艱難險阻將八口大箱子的物證交達皇帝手中,原指望皇帝能因此好好整治手下官員,卻不料,皇帝思前想後、掂量人情世故,最終一把火將這些物證給燒了!皇帝這樣的“團結”行為出賣了宋慈,也摧毀了宋慈的理想與信仰!

因此,區分團結的對象相當重要。我們知道民族資產階級是團結對象,而革命的對象是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因為民主革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農民和三座大山的矛盾。在團結對象中,我們還要尤其注意的是當今社會處於稜鏡時代,必須特別注意保護有政治大節的幹部,因為在追求享受的風氣中,絕大部分官員往往都被敵國握有或大或小、或真或假的把柄,而敵國最擅長的事就是用把柄來脅迫中國政治人物賣國。

團結和鬥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不進行必要的鬥爭,我們的陣線就會搞亂,只有通過有效的鬥爭才能教訓壞人。團結和鬥爭兩種手段必須並重,比如要批評人的錯誤的同時,也要肯定他的成績,過火的鬥爭和姑息養奸都是不行的,必須掌握好分寸。

在國內,民族團結工作非常重要。維吾爾族說,指甲和肉分不開;藏族說,百根柳條能扎笤帚,五個指頭能握拳頭。還有人說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後,比花崗岩還堅韌。沙子、水泥、石子、水如果分別指我們的民族,如果我們分裂了,敵人就有機可乘,如果我們心連心團結在一起,多么強大的敵人我們也不怕!很多可惡的分裂分子把民族團結的花朵弄的千瘡百孔,他們有些人的心智已經成魔,還有一些人是受了別人的蠱惑,不知道事情的實質是拼個你死我活而讓敵國坐收漁人之利。

在國際上,要團結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比如因為歐元受美國排擠,我們可以團結歐盟;俄羅斯與美國有解體之恨,因此可以聯合俄羅斯……在對付國外之敵時,越怕死就越死,這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就是吃飽撐死了也比餓死強。與國外之敵打交道時前怕狼,後怕虎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美.韋伯斯特)不怕不翻身,只怕不齊心。個人和集體只有依靠團結的力量,才能產生1+1>2的效果。我們有必要研究狼的成功捕獵過程。狼是群動之族,各就其位,各施其職,嚎聲起伏而互為呼應,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亂。因此狼以集體力量出現時才表現出強大的攻擊力。中國人要想團結起來或者變得更強大,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中國夢,有了這個目標,大家就會不自覺的把力量都用到了一起;其次,領導這個國家的人或各級組織,一定要把老百姓看成自家的兄弟姐妹,凡事都當成自家人考慮,何愁中國夢不能實現;最後,正確的信仰是人民團結的粘合劑,通過信仰組織起來的老百姓以一敵十,就會形成改天換地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