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

你因逆反而辜負過老師的厚望嗎?因狹隘而誤會過同學的幫助嗎?因偏執而拒絕過他人的勸導嗎?有過,應該都有過。有意無意地,我們幾乎傷害過所有真正愛我們的人,然而,我們依然幸運地生活在關心和掛念之中,這又是為什麼呢?

只要靜靜想上三分鐘,想想我們的生活道路,想想道路上給過我們糧食和水的人,想想那些滿含熱情的臉龐和溢著笑意的眼睛,我們將會承認:寬容是我們生命的陽光。

我相信,關於寬容,每個人都會有講不完的故事,這些故事構築著我們精神世界的基本家園。總有那樣幾個名字,那樣幾張面孔,那樣幾句話語,在暗淡的日子裡,給我們攜來平靜和亮光,從而使終結通往新生,歲月煥然一新,征程虎虎生風。感激?是的。一種多么自然的情愫。情意氤氳,信念騰空;成為月亮,或許是我們對太陽最好的報答。

做一個寬容的人,將傳到我們手上的暖意遞給需要它的下一個人,似乎不難,因為這的確是我們內心的需要。但實際並非如此輕易,在播種與收成之間揮汗如雨者,就一定不會種瓜得豆嗎?由此,便產生了下一個課題:怎樣才會真正擁有寬容的能力?

金黃的稻穗,腳下必定有其賴以根植的沃土。同理,寬容也不會是橫空出世的虹霓,我們對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知識構成它存在的大背景。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不僅預示著牛頓定律與宇宙飛船之間的潛在聯繫;我們應該可以想到,心靈的力量照樣需要雄厚的知識基礎作為依託。那么,讓我們靜心而觀,在人類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關寬容的前因後果、方方面面。

縱觀人類進步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可將其描述為一個個“異端”不斷地走向“正統”的過程。從孔子到孫中山,從耶穌到穆罕默德,從哥白尼到馬克思,從愛因斯坦到弗洛依德,“異端”絡繹不絕,文明源遠流長。雨果的浪漫主義、巴爾扎克的批判現實主義、左拉的自然主義及很久以後的“新小說”,都是法蘭西文學的瑰寶。小說家們對這個世界持有不同的立場和視點,他們從各自的路徑進入世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和結論,從而給我們領悟人生提供不同層面的參考和借鑑。可以說,儘管人類文化存在種種肅殺和偏狹,但總體上並不缺乏寬容精神。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既然我們承認寬容是一種偉大的能力,我們將進一步追索隱於其後的所有秘密。既然我們願意承認自然界物種多樣化這一美好現實,我們也將把同樣的歡呼給予社會和人性未來,並以此作為我們心靈的背景。我們將具備良好的耐心聽取別人的陳述,持有平靜的期待觀察事態的發展,比如嘗試一種自己不習慣的食物並從中汲取營養和樂趣,理解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人並給予其體察與尊重。“多樣化”才是世界唯一的真相,才是心靈步出狹隘走向博大和寬容的唯一坦途。如果耳朵不漠視世界的呼喚,心靈將洞悉所有的奧秘。我們從四面八方而來,我們從早晚晨昏而來,我們咀嚼著獨特的疼痛走過各自的閱歷,赤橙黃綠青藍紫匯聚絢麗彩虹……由此,我們明白:寬容是人類進步發展的前提,我們將選擇“多樣化”作為心靈的基本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