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兒時,常在家鄉林間的那條小路上靜靜漫步。腳下的枯葉,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仿佛是空谷中的呢喃細語,一陣陣在空中碰撞。然後躲到一棵大樹後面,依偎著小憩一會兒,任憑光影斑駁,試想醒來之後陽光會堆積多厚。

自認為是很享受那樣的時光的,自認為是很留戀那條鋪滿落葉的小路的。每次醒來後,隨手撿起一片葉子,撣撣上邊停留的陽光塵屑,順著葉脈一直撫摸到葉尖。偶爾也會也會一言不發的端詳著葉子,用手把歪向一邊的葉子掰正。

之後再一路踢著葉子蹦回家,把那葉子塞進一個裝的滿滿的小匣子裡。那裡面已經裝了太多葉子。這樣的過程,我似乎樂在其中。

記得那次又回到家鄉,失去參加姑姑的婚禮。剛踏上老屋的泥濘地,便轉身去了自己的房間。好久沒有回到這片土地,那種尷尬寒暄的場面,實在不願意多呆。

在我的房間裡(我到常州以後,那裡就已經被改成了客房,回鄉時,才被姥姥收拾起來),我在衣櫃的一隅,找出了曾經藏的深深的小匣子,心裡暗自慶幸它還在。匣子上的銅扣在沒有昔日的光澤,上面布滿了指紋,顏色微微發青,有著金屬的那種難聞的氣味兒。

蓋子那的軸也生鏽了,打開的時候,發出了像村外大鐵門那樣“吱……”的聲音。裡面的葉子大部分都破破爛爛的,只是那輪廓還在,依稀還可辨認的出。

這片葉子是有年中秋撿的。大約是六歲那年吧,大晚上的,不知哪來的膽子,竟一個人偷偷地離開熱鬧的“花燈廟會”,跑到僻靜的林子裡去找葉子。找的累了,就隨便找個地方躺了下來。那晚的月色真是好,穿過濃密的林子,也灑了一地銀光。隨手舉起地上的一片落葉,正好就遮在眼前,上面一個圓圓的孔眼,正好將月亮完整的透了過來,隔離了一切雜的東西(老家有,在中秋夜能獨看到月亮的人就會有好運,的說法。)。也許就是這樣吧,我把這片不太完整的葉子帶回去,收藏了起來。

一章章地翻看回憶,竟也忍不住淚流滿面。那時的一份幼稚和衝動,現在似乎理解不了。

原來年齡真的有隔閡,自己跟自己也是。就像江南月說的,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如今,已經好久沒有回那個老屋。匣子上一定布滿了灰塵。那裡的葉子,是不是乾枯的蜷縮起來,又或者早已經沒了樣子?

林間的陽光正好,那個孩子仍舊靜靜地睡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