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生活中的“心態”和“放下”

過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心態”,其中還要學會放得下,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們一般都會用這些話去勸解別人,但當自己面對名、利、地位、得失、輸贏,甚至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卻就放不下了、想不開了、為什麼呢?其原因很簡單,你、我、他都是性情中人。真的要想得開、放得下,不僅是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還需要自身性格的磨練。

現在社會有很多人,在生活中通常會遇見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的計畫和安排,又或者說,現實與理想往往有著巨大的差距。比如,要天晴偏遇下雨,想考個好名校卻偏偏考個次校;又如,乞丐想念著富翁的幸福生活,目不識丁嚮往著學富五車的才華……

凡此種種的生活現象,仿佛每一個人的思維,都被有形和無形的欲望支配著,操縱著。於是,“心態”就顯得無與倫比的珍貴。

一個人的“心態”,是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為人處世的一種技巧,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其實,對於生活態度健康的人來說,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用自己的“心態”去面對,而且還要有一種善於捨得“放下”的心境。

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充滿了誘惑,欲望像惡魔一樣侵蝕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腐朽。

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少不了對物質和精神的追求,但並不是所有追求都能如願以償。所以,當追求不能實現或者無法實現時,就應當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學會“放下”,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至少不會在心靈上,壓上沉重的頑石,生活就會變得輕鬆自如,生命也會隨著自然的生態而怒放。

生活中,我們要具備一個隨時應變事物變化的“心態”,學會放得下。因為,有時候,我們只有放下心中的欲望,才能感受到輕鬆自如,知足常樂;當我們為了生活的品質,到達一個新的地區和新的工作環境時,我們能夠做到隨遇而安,放下身價和心態。那么,我們就能達到“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當然,“放下”並不是意味著人生不必追求、無所追求。放下,就是以平常的心態對待人生,坦然面對有無得失,抖擻精神輕裝上陣,在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條件,在沒有條件的前提下努力創造條件,以達到夢想的彼岸。

不管生活之路有多么艱辛,我們只有帶著良好的心態,來體會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品味人生冷暖長寒,讓生活中所有的負累在自己的靈魂深處,逐一的慢慢釋放出來,就會忽然發現風風雨雨的生活竟如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