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挑戰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想要成功就必須堅定自己的目標,歷經一番磨難。要時時刻刻做好準備迎接挑戰,這樣,當挑戰來臨時才能臨危不懼,勇敢面對。

伽利略曾由於關於重物下降的“比薩斜塔實驗”加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用2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經過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物體做自由落體時,不因重量而呈現不同的速度。而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較輕的先落地。當他向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質疑時,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瘋子,沒有人相信他。這時一個挑戰擺在了他的面前:要么退縮接受別人的冷嘲熱諷,要么無論成敗大膽的提出觀點。而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面對挑戰,他臨危不懼,為了實現實現的自己的真理,他頂著極大的壓力,完成了挑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

布魯諾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吸引,開始對自然科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對宗教神學發生了懷疑。他寫了一些批判《聖經》的論文,並從日常行為上表現出對基督教聖徒的厭惡,挑戰了當時基督教的權威。教徒們便把他囚禁了起來。這時他要么選擇屈服,苟且偷生,要么不顧生命頑強不屈。他選擇了後者於是被監禁了八年,被處以火刑,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布魯諾的學說被證明是正確的。他為了真理,不惜自己的生命挑戰了權威,他為後世的真理自由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的死是偉大的。

司馬遷,他的一生可謂十分曲折。他的父親是一位史官,他想寫一部史書,但遺憾的是,還沒寫就死去了。他死後便把重任交給了司馬遷。他牢記父親的囑託,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走遍全國蒐集資料,卻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在獄中受盡了酷刑,這時,有一個挑戰擺在他的面前,要么是兩眼一閉,歸西;要么就是忍下所有的痛苦,寫完史記。他幾乎欲死,但想到父親的遺願還沒有完成,他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么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完成史記!於是他將恥辱和痛苦全部埋葬在心裡,發憤寫作,用了十八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著作。

他們不都是因為自己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才堅持了下來,才做完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嗎?他們為了堅持自己的真理,付出了許許多多,才能在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面對挑戰,一個人不能沒有自信心,不能向它屈服,不能氣餒,要時刻刻做好挑戰準備,這樣當挑戰來臨時你才能從容面對,臨危不懼。當你感到困難時,不要氣餒,勇敢面對它,你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