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中的月光

這是當地人為許衡立的小祠堂,我推開兩扇朱門,走近許衡。

許衡是元代人。一天,他和朋友們外出,時至晌午,烈日當空,他們口渴難耐,又行幾步,一棵碩果纍纍的梨樹出現在他們面前,許衡的朋友們都爭先恐後地摘梨解渴,他卻立著不動,朋友遞上梨子,許衡擺手搖頭:“梨子的主人不在,這梨我吃不得!”朋友勸道:“此乃亂世,梨樹無主。”不料,許衡正色道:“此梨無主,難道我心也無主嗎?”

我踱步在祠堂中,想著許衡執著的臉龐,他終究沒動那梨子。也許性情秉正的他考慮得太多,可我們怎能不向他投去崇敬的目光?

許衡堅守著道德的底線,體現了高尚的道德和人格。相比之下,許衡像是一位看守心靈月亮的智者。當四野靜寂、人們酣眠熟睡時,月亮為什麼沒有缺失?就是因為有像許衡這樣不知倦怠、看守心靈月亮的人。

拿人一個梨不算什麼大事,許衡守住的也的確是“小信”,但即便如此,我們就有理由“因惡小而為之”嗎?當然不能!別忘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積羽沉舟”。危機的定義是:不經意間所犯小錯誤的疊加。我們的精神大廈經不住多少侵蝕,就像雪花承受不了陽光淡淡的溫暖。不用心呵護、修復,不知何時,它就將坍圮為斷壁殘垣。

我們這一代人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有時不得不面對要缺失信義的尷尬情況,我想在這些時候,我們應轉身穿過時空去仰視許衡剛毅的臉龐,聆聽他擲地有聲的秉正言辭。

物質的偉力不可游離於精神而存在,在一個倡導精神文明的時代,我們要選擇一個精神上的天堂,哪怕這種選擇要建立在捨棄某些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生命總有期限,可人性的光輝是不會被時間淹沒的。

在這祠中,我已漫步許久。該走了。當我拉開兩扇朱門,一輪渾圓的夕陽躍入眼帘。我迎著絢爛的晚霞自信地邁開腳步。沒帶走一草一木,但事實上,我滿載而歸。

漸行漸遠,許衡的祠堂被我留在身後,那是許衡的家園,更是他為我構建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