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夏季的燥熱已經散去,清爽宜人的秋天如期到來。八月已近尾聲,孩子已到南陽一高報到,他們開學前要軍訓9天。

中招過後,漫長的等待,孩子終於被重點高中錄取,實現了他的第一個小夢想。通知書上說讓學生上午九點報到,我們早早的起了床,收拾好行李,開車送他去學校。沿著濱河路走車輛不算多,走了二十多分鐘,走到學校大門口,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報導,人頭躦動,車輛擁擠。一進大門就會看到一棟高樓,樓頂博士帽,三座船形教學樓,鐘塔,風帆觀禮台,指南針雕塑,特別是學校大門:遠看是三帆航船,近看是三本書,跟前看是現代化視窗。最讓人驚嘆的是那個全部用塑膠做成的很大的操場,暗紅色的跑到道,綠油油的草地,漂亮像花園一樣。

我們領完公寓用品向宿舍走去,沿著校園小路有一條長長的小徑,通往他們的宿舍大樓,他住在五樓。六人一間,有衛生間,有陽台,每人一個小床,下面一個書桌,一個櫥櫃。然後我又送他到教室里,很寬敞的教室。孩子們都安靜的坐著,有的在看書,有的在寫著東西。我說,孩子,把你這些天每天經歷的事寫出來回家讓媽媽看看吧,他在我的叮嚀中堅定地點點頭,頭也不會的進了教室。

站在教室外面,目送著他的背影,思緒紛飛,百感交集。這是一個不尋常的開始,在這裡,孩子懷揣著夢想就要開始起飛了,在這裡他將步入新的知識的殿堂,開始他的人生的新的歷程。在這裡,他將度過他很重要的三年高中生涯。

晚上飯後,我們不放心,又一起開車悄悄返回學校看看兒子,教室里靜悄悄的,剛好看見兒子上去自我介紹,他好像只說了兩三句,舉了個躬,就習慣性的抓了抓頭就下去了。教室外面還有其他一些家長在那兒眷戀的張望著。又過了兩天,中午我騎著電動車又去了學校,我買了箱優酪乳,蘋果,梨放在車簍里,遠遠望去孩子們都在軍訓,在教官的指令中,他們走得很整齊,很豪邁。我等到他們下課,到寢室里,他在吃速食麵,幾個孩子都在吃速食麵,好心疼。他們說人太多,太擠,不想等。下午的訓練結束後,兒子跑過來說他要趕緊去吃飯,飯後有高考狀元做的報告。吃過飯,我看著他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和同學們一起歡快的走入報告廳,手裡拿著筆記本。我遠遠望著他的身影一直到看不見為止。我忽然意識到,我不能再幾乎每天一趟趟的跑來學校看他,我必須要學會放下,放下牽掛,放下擔心,放下那么多的“溺愛”和不捨。

回到家中,整理書櫃,不經意翻出兒子國小時發表在學校作文集裡的文章“我是春天的小雨點”,讀著那些稚嫩的文字,自己臉上也情不自禁的浮出欣喜地微笑。還有書櫃裡那么多九年級的厚厚的資料,我仿佛又看見中招前兒子揮汗如雨,伏案疾書奮戰的身影。在書櫃裡,我看見兩本厚厚的相冊,那些照片都是我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從兩個多月到十四歲,從一個胖嘟嘟的小嬰兒到一個比自己還高的意氣風發的十四歲的少年,小時候兒童的面容和眼神是美麗至極,如此清澈芬芳,我靜靜看著這個小男孩那么多笑容像花兒一樣在流年的光陰中慢慢綻放了,那些世間美麗的純真的笑臉,像神派來的天使,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與記憶實在太多了,總讓我們感動。望著這些照片,心中空落落的,像是什麼東西從心中抽離了,很惆悵,很失落,同時也夾雜著幾份欣喜。

我是一個中學老師,每天我都是和孩子一起去學校。望著我們每天一起迎著晨光和朝霞的通往學校的路,百感交集。兒子再也不用天天迎著風雨從這條小路上匆匆走過。在這個小路上,我陪著他,我們一起每天騎著電動車匆匆的穿梭了多少個風雨日子。放學了,習慣性的往門口張望。兒子第一次離開了家,我忽然感覺每頓飯不用再那么“精雕細刻”的做了,簡簡單單的飯菜已經足夠,飯也沒有原來的那么香了。如果一個人在家,用一包速食麵就可以充飢了。

忽然想起了作家龍應台的句子“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人到中年,當你讀到這段話的時候,你的心會不會也像我一樣劇烈的顫動一下?

我們做父母的捨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因為我們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自己也夢想過,也嚮往過,奮鬥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抗爭過。如今我們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他自己去感悟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

我們的這一生,也一直被父母目送著,然後我們再目送著我們的孩子歡快蹦跳著離開。他們的離開就仿佛帶走了自己的一部分時光與生命,但是我們都很少去回頭張望父母的目送,只因我們知道父母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開始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跡。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被父母目送著遠行,其實是一段段平淡而幸福的時光,在這段時光里,凝聚著我們一生豐盛的溫暖的記憶。每一次的目送都是一次目光的凝聚,遠去的那個人的身上承載了我們的關切與期盼,不捨與眷戀希望與未實現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的孩子也會在我們的不斷目送中慢慢成長,他們就像一個展翅飛翔的小鳥,我們必須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獨自去飛翔,去探索,去體驗失敗的苦澀,然後不必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