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

對於每個人,“傾聽”的含義各有不同,可能是對話語的傾聽,也可能是對自然萬物的傾聽,但對我而言,最美的傾聽,是通過文字,傾聽作者的心靈。

初識三毛,還以為是“三毛流浪記”里那個頭掛三根毛的流浪兒,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台灣一位著名的女作家。第一次讀她的文章,就被她的文字所吸引,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愛上了她自由的生活,她灑脫的心靈,她裝扮美麗的房子,她塗得與眾不同的石頭……

三毛的文字,總是透著一股子的生氣,她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對於愛情的追求與付出,對於世間所有美好事物的喜愛與發現,通通傾注進自己的文字中。她的文字里沒有繁雜堆砌的辭藻,沒有矯揉造作的語言,只有一顆火熱的心。三毛的文字影響著幾代人的生活,直到如今,我也能透過文字,傾聽到三毛內心那空靈美麗的低語。

經過夢裡花落知多少的童年生活,三毛遠離故土親人奔赴撒哈拉沙漠,在那裡遇見了她一生的摯愛荷西,那段生活在三毛心裡刻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我從《撒哈拉的故事》中,聽見了三毛心裡的歡愉與踏實,聽見了她灑脫自由的笑。荷西死後,三毛一度傷心欲絕。薄薄的一本《哭泣的駱駝》溢出的是濃濃的深情與悲傷,我也同樣意識到在三毛心裡,她的思緒還未斷絕,她的筆下依然能寫下荷西的痕跡。但誰都沒想到,那樣堅強樂觀的三毛,竟會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告別這個世界,永別愛她的讀者。我想,三毛髮現自己的思緒枯竭了,自能以死捍衛尊嚴,這是屬於她的思想的顛覆。

生如夏花,死若秋葉。這便是三毛的人生寫照,我也從她的文字中聽見了她不平凡的心靈追求,也從中明白了三毛思想的顛覆。傾聽文字,可能是個不可理喻的想法,但我認為,文字的傾聽,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同樣會使人受益匪淺,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傾聽心靈的低語,也是對心靈的一場別樣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