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文字

我喜歡看書中的唐詩宋詞,也不知道這個興趣是何時培養起來的。但我總覺得能呤上幾首古詩詞,會沾上一點文人氣息。敬畏文字,我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每當中秋佳節,看到夜空上的一輪明月,一種莫名的傷感不覺湧上心頭。想到王維的那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身處異鄉,又隻身一人,何不“倍思親”呢?想到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句,頓悟,月,這個夜空中的燈籠,竟能承載起那份厚重的思念之情,不禁對它多了一份敬重。可說起思念親人,有誰能比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更為濃重呢?喔,我對文字又多了一份敬畏,更敬畏思念親人的文字。

落日,能與繁華的城市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但在詩詞中,也能遇見它的身影。

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和李白的那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膾炙人口。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落日中寄託對故鄉的那份濃濃的情。最讓人思緒萬千的,還是李清照的“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喔,那一輪落日,真的能承受得住那無邊的思緒嘛?但願能吧,否則,那么多顆漂浮的心,又該在何處得以寄託。因為敬畏文字,對落日也多了許多暢想。

每次讀到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都會為她那份愁思而感動,一個柔弱的女子,只有用詩詞來抒發她悲傷單位心情。每讀到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時,總是為杜甫關注社會,關注民眾的疾苦這種行為所感動。他將沒落的唐王朝的黑暗現實,血淋淋地剝離出來!因為敬畏文字,對歷史深處的文人多了許多敬畏。

我喜歡詩詞,它讓我有一顆詩意的心和對生活的欣賞之心,它讓我始終對文字懷著一顆敬畏的心。最近電視上播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漢字英雄”,不也是在敬畏文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