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都勻

這是一個泛青的的地方。江河湖與一座座山峰,與一棵棵樹木,一片綠葉與一個城市取得了共識,組成了青綠的家園。青的逼人得眼,綠的讓那些在巴西的藍眼睛,都另眼相看。

這是一個綠色的城市,也是一片泛青的汪洋。去都勻讀她的波瀾壯闊,你多少也學會了游泳。還能把泛舟綠水的技術練習。當你盪入她那綠海的深處,就能感受到"水何澹澹"的氣勢。

這個戴著草字頭的城市,澎湃青青,起著綠。劍江河畔、青雲湖、斗篷山……每一處,都是春天的漣漪,每一處都講述著無染的話語,風一過,就形成了一種拍天浪的形勢,一個城市就是一艘滿載負離子的巨艦,被青綠的詞語托舉。

在這個泛青的城市裡,把東山公園、西山公園、文峰園稱為“勻城三園。”把山、水、園林、人文古蹟融為一體,猶如一塊斑斕耀眼的彩石,襯托在城市中心,佩掛在城市中央,使這個泛青的城市更添姿色。

都勻傍晚的九龍寺四周牆之外松林密布,蒼翠宜人,依山為閣,左右對稱,起伏有致,結構精巧。圍牆一帶用厚重如鐵的紅色為基調,黃色琉璃瓦屋面。整座寺都瀰漫著肅穆的禪宗佛教氣氛,莊嚴之極,大有“地敞而境幽,近市而塵隔”之感。

在都勻,石板街、褲襠街、羊腸街等街道都不知道有多少條,其中最具古韻和民族到都勻,不去石板街,不算到過都勻。

石板街是古都勻府最早建成的斜坡街道,起初用10001塊青石鋪路就,長200米,它也是明清時期貴州通往廣西的必經之路。當年,徐霞客遊覽都勻就由此進城,它見證了明清以來的都勻的歷史變遷。

在都勻待了兩年多的我,也算半個都勻人了,可我連這裡的基本方言都未學會,連這裡的許多地方我都沒去過,例如:具有布依族濃郁風情的楊柳街清塘布依寨平浪彎河,我沒去過,他們的三月三祭掃節、四月八開秧門(牛王節)、六月六情人節、花燈三人轉我也沒去看過聽過。

甚至連市區最近的河苗族風情寨我也沒去過,據說裡面保留了數百座古宅,原始風味也十分突出,寨里有能表演本民族風情的十幾個節目演出隊,這裡苗族的六月六、吃新節、鬥牛節等,以及擋門酒等儀式是非常有價值去參加體驗的。

她是一片有兩千多公里自然與人文資源富有而獨特的,且快速發展的廣袤熱土!

她是由一個50多萬人,30多個民族同甘共苦,齊心協力創造出來的博大、和諧、燦爛、輝煌的文化!

她更是我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