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的皮影戲老人作文900字

夜晚。洛城一條偏僻的小巷裡,兩個用牛皮做的影人正在抹著魚油的白紗上對壘激戰,戰馬嘶吼,鼓掌擂動。台後,我的鄰居老寧和他的老伴唱著戲文,十指熟練地挑動著皮影,布滿皺紋的臉上寫滿專注與痴迷,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此時台下寥寥無幾的觀眾,大都是年逾六旬的老年人及幾個不諳世事的娃兒,其中就有一個兒時的我,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了這一刻——老劇種,老藝人,兩者都令人動容……

清晨。“叮叮叮……”電話那頭又傳來了兒子熟悉的話語:“爹娘,您倆就別倔了,這活兒你們一乾就四十多年,累也硬撐著,您們又不收演出費,何必這么苦著自己呀。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什麼的,這么繁瑣又細緻的工程,您倆的身子能撐得住嗎?早點兒搬來和我們享清福吧……”老寧和老伴還是那句老話:“不,我們還要幹下去。”他們忘不了幼年時跟隨父輩走街串巷學皮影、忘不了它曾給鄉里人帶來過的無與倫比的歡樂、亦忘不了文革中,他們多年積攢的1000多影人被毀之一炬;這是多少人的鄉情,多少人解不開的情結啊,當年的戲團走的走,散的散,但只有他們決心堅守著,直到天荒地老,直到他們再也乾不動。

上午。他們又開始重複著每天的工序:刮皮,在木架上晾乾,接著又開始畫人物。又將好的牛皮切成塊,用濕布朝軟後,再用特製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以解除皮質的收縮性。接下來就是描圖樣,這叫過稿,過好稿後疲憊的他們揉揉松沓、昏花的雙眼,老寧望著已做好的幾百個色彩繽紛的精緻影人道:“老伴啊,現在這門戲啊,看來是沒人學嘍,咱們能撐到什麼時候呀。這可是咱們的寶啊,是咱們國家的寶啊”。“是啊,現在的孩子有他們的功課要做,有他們的電視要看、手機要玩,如果我們不堅持,就更加沒人幹這行了,唉……”兩人又低著頭,用尖刀在皮影上畫著輪廓,大紅大綠的色彩染在皮影上……

下午。午飯後,兩老伴蹣跚著,挨家挨戶串門,招呼著左鄰右舍的人去欣賞他們的皮影。即使回應的人很少,他們還是這樣日復一日地幹著,樂此不疲。

兒時的我,被他們耳濡目染,深深地敬佩著他們的堅守與擔當,在我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我,鞭策著我時刻銘記著自己肩負的那一份文化傳承的使命與責任,激勵了我決心為國家、為社會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