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學大師——魯迅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在小說和雜文領域的巨大成就至今無與倫比,其代表作中篇小說《阿q正傳》被翻譯成40多種不同的文字,為中國文學贏得了崇高的世界。作為主人公的阿q也被人們所熟知。 一個不務正業,依靠精神勝利來掩耳盜鈴的人。但卻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出自一個享譽國內外的名家之手這真是對魯迅的作品的一個諷刺啊! 魯迅是一個十分善於用反語來諷刺人的文學大家,語言總是“大詞小用”卻總是恰到好處的形容出當事人的愚昧,和社會的黑暗。魯迅就是故意放大人們的可笑,從中暴露反動統治者的殘暴與虛弱。

魯迅常常能在最恰當的時候讓普通的文字變得生動詼諧讓人不自覺的捧腹大笑像當初阿q在趙老爺家一樣被人打了便說“兒子打老子了”。 在《阿q正傳》里魯迅的精準用詞,戲弄性地創新詞也可見一斑。例如,對阿q的稱呼:在阿q造反,唱著戲文在街上“飛了一通”的時候,趙太爺竟叫阿q為“老q”,表現出對阿q的恭維之意;趙白眼稱阿q為“q哥”以示親近,稱謂的變化,充分暴露了統治階級害怕革命的心理和見風使舵的醜惡嘴臉。而阿q對“老q”、“q哥”之類的美稱,無動於衷,他只習慣於他的正名“阿q”,這又是何等可悲。 文中阿q還有一次中發史。這段文字描述的我最為欣賞:腰間的硬幣把腰帶都壓彎,一抓就是一把。在發達了之後,眾人的態度轉變也很快。看當初阿q只是一個跳梁小丑一樣的地位,但在去了舉人家幫忙後。地位如坐火箭一樣的飆升。就體現在趙老爺的態度上。用他人的態度體現了當時現實的黑暗。這篇小說有許多經典對白,令人讀後忍不住發笑,笑後又心憂其人甚事。例如阿q到尼姑庵偷蘿蔔,當場被老尼姑捉住,阿q說了兩句話,“我什麼時候跳進你的園裡來偷蘿蔔?”“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么?你……”阿q的狡辯叫人忍俊不禁,同時,暴露了其性格中無賴和死不認帳的一面。此外,魯迅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中白描的技巧,特別擅長於“傳神的寫意畫”,其特點是“並不細畫鬚眉、並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精神畢肖”。魯迅深諳此道,往往數筆傳神,將人物置於戲劇舞台之上,形成戲劇表演效果。如審訊阿q一段話,阿q說:“我本來要……來投……”這斷斷續續的一句話,根據前文可知,阿q是要來投革命黨,審訊者:“那么,你為什麼不來(投)呢?”反動官員武斷地認定“投”是“投案自首”的意思。阿q:“假洋鬼子不準我!”一語道破天機,原來是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審訊者:“胡說!此刻說也遲了。現在你的同黨在哪裡?”意在定罪不容分說,這樣,答非所問的兩碼事就戲劇性的結合在一起,冤耶,恨耶?於是無辜的阿q胡裡胡塗地被送上斷頭台,這樣的戲劇效果,在令人覺得好笑的同時,不能不說包含著欲哭無淚的辛酸――阿q如此愚昧讓人痛惜,革命如此被扼殺叫人憤慨。

看文章的最後第二段所有人對阿q的議論都是說太壞被槍斃就是太壞的證據而跟著阿q被槍斃的人最後的感嘆是他們白跟了一趟因為阿q在途中沒有唱一句戲。這更讓人體回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