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就心中的一段春

縱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我國經歷了多少跌宕起伏,但是她還是一步一步的從白雪皚皚的冬天走到了春暖花開的今天。所以,請不要忘記在心中的那段春。

“牆角數枝梅,林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一首詠梅的詩道盡了王安石的心裡話。王安石一生都在追求變法,但是卻不被眾人接受,他期待著一個更棒的,更有秩序的國家,但是卻終不能如願。這首詩是他漫步於雪夜中而有感而發的吧!梅花在寒冷的雪夜中稀疏開放,頂著嚴冬,頂著風雪。就如他一樣,在打壓中艱難開放。但是梅雖白,但卻不比雪;雪雖白,但卻沒有梅的香氣。或許他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豁然開朗,有感而發,作下了這首詩。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在這條路上一定布滿了荊棘,但是我們不一定非要痛苦的踏上去,我們可以想著實現理想時的快樂,高興地踏上這段旅程。

“負荊請罪”是一個流傳千載的佳話。藺相如被皇帝看中了他的謀略,進入宮中做了宰相,自此群臣倒戈,對藺相如百般奉承。可是一向倍受愛戴的廉頗卻對他產生了恨意,覺得他搶了自己的風頭,處處與藺相如作對,找自己的人找他麻煩。可是藺相如卻處處讓著廉頗,儘量避而遠之,也從不說廉頗壞話,後來廉頗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負荊請罪,從此兩人友好相處,一文一武,造就了富強的國家。負荊請罪也成就了一段佳話。試想,藺相如不找機會自己和解,而是一味的討厭藺相如,也不會有負荊請罪這一美談。可見,自尋闊達,自逐明媚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們對待事物只是一味的去鑽牛角尖,而不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一定會有缺憾的。在藺相如看來,私人恩怨應放在一邊,國家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受到委屈,但是如果有一顆豁達的心,那么任何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以狹隘的心看世界,最後吃虧的一定是自己。所以,請不要忘記自逐明媚,養就心中一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