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在心裡的夢

夢想種在心中,生根,發芽待放。

——題記

沒有夢想的人,如斷了線的風箏,搖擺無期;沒有夢想的人,如一潭死水,冷冷清清:沒有夢想的人,如枯黃的樹葉,毫無生機。沒有夢想的人,如無舵的航船,顛顛簸簸。夢想如種子,在我的心中種下,萌芽,待放。

種子?回憶

人們常說: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而老師是園丁,培育我們茁壯成長。我的媽媽是歷史老師,小時候總喜歡聽媽媽講述中國的近代史,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1967年至1977年的文化大革命,有多少人民英雄為了反對內外敵人而犧牲,又有多少人才被動盪的社會埋沒,在媽媽繪聲繪聲的敘述中,小小年紀的我思緒遊走在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媽媽說,知識能改變命運,傳授知識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媽媽的話似種子般,留在我的心靈,讓我的夢想當個老師。

萌芽?成長

轉眼到了六年級,稚氣未脫的我像個小精靈,轉校到私立學校,“鴨梨山大”的學習任務仿佛一塊大石頭,壓得我喘不過氣,但這裡的老師卻像媽媽般慈愛,讓我在身心疲倦只是還能體會到老師無私奉獻的偉大,這種愛像圓周率,無限不循環,當老師獻出愛心時,這樣的傳遞便被延長,拓寬,我的夢想萌芽。

待放?前行

伴隨閱歷的豐富和眼界的開闊,漸漸領悟到知識對一個人,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泱泱大國,被迫輟學的孩子並不少,在中國農村存在相當數量的輟學現象。普寧這個小城鎮,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紡織業的興起,不少花季少年都選擇退學,外出打工,有的一輩子就只是在縫紉機前工作。不少偏遠山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閉塞,缺乏良好的教學條件,有的人只能靠種地養家,目不識丁。這一切的一切堅定了我當老師的夢想,教授孩子們知識,讓孩子們都有自己遠大的志向,匯聚成一個國家的大夢想,國家離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更進一步,離實現中國夢更近。

夢想,並不是時時刻刻掛在嘴邊,把夢想當做種子,種在心裡,讓它慢慢的生根,萌芽,待放。

老師,是我夢想的職業,教書育人,更是一種神聖的行為,是回報社會,建設著祖國的明天。知識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更是科技發展的基礎。知識能改變個人命運,更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以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