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中華民族的驕傲

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為清朝初期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宮殿,距今近42024年歷史。武功坊牌樓是進入瀋陽故宮的門戶,建於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瀋陽故宮唯一有歷史紀年款識的標誌性建築。

瀋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分為三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的正門,俗稱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大清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築儼然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日常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臣的重要場所。殿內陳列有金漆雲龍屏風、透雕金龍寶座、鎏金銅甪端爐等珍貴文物,崇政殿寶座上方高懸的“正大光明”牌匾是乾隆皇帝御筆親書。

大政殿俗稱“八角殿”,清入關前也稱“大殿”或“篤恭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建設的重要宮殿,也是東路的主要建築。清入關前,這裡是舉行皇帝登基、元旦、萬壽節朝賀、筵宴典禮等重要慶典的地方,平時則用以舉行議政王大臣會議或頒布重要詔令等。殿內陳設有金龍寶座、金漆屏風、嵌琺瑯象馱瓶等珍貴文物,和康、乾、嘉、道東巡盛京時留下的墨跡,再現了當年大政殿的原貌。

鳳凰樓位於崇政殿以北,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台基上,樓高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當年為盛京(瀋陽)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的“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

文溯閣建於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古今圖書集成》也存於閣內。文溯閣建築形式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只因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瀋陽故宮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