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日記600字

說起安慶的春節,與別地也沒有什麼在不同之處,不過想起,也確是饒有些趣味的。

家裡春節,該是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的罷。這一天,家裡往往會做甜食來吃。聽老人說是得讓灶王吃甜了嘴 上天。以前小,當故事聽聽,現在早已知是一種鄉俗說法罷了。從這天起,各商鋪里也都紛紛布置起來。過了二十三,閒不過幾天,到二十八,便又要開始除塵了。

按我家的風俗習慣,孩子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一般可以不像往常那么早起床,也可以過一天近乎“隨心所欲”的時光。中午的飯菜,比起平時,可能會比較豐盛一點,基本都是一家三中在一塊兒吃。吃完,母親洗碗時,孩子和父親會一起去貼對聯。家裡還講究一種說法,對聯貼得低了,得說“高升”;貼得高了,得說“發財”;貼得正了,不偏了,還得說一句“平平安安”。這說法倒也不知靈不靈,興許只是一種美好的心愿罷了。

貼完,回家洗個澡,換上新年衣裳;若是巧了,遇上本命年了,還得穿件紅色的。之後,便去父母雙方的老人家拜個早年。走之前,若是晚上天黑前不回家的,就得把每個房間的燈開了。此時的燈,又可講做“全堂紅”,家裡說法是,在新年裡好讓財神上門。

在我家,父母帶著孩子先是去外祖父母家的。一路上,倒也是處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晚上雖還未到,調皮而心急的孩子們往往拿著炮出門放放,先過過癮。所以走在街上,這兒“啪”的一聲,那兒“哄”的一響,雖令人有些始料未及,卻也增添了好些許年味兒。臨街的店鋪,也紛紛關門,準備回家過年;店老闆在這一天,也不管是賺著還是沒賺著錢的,個個臉上也都樂呵呵的。大街上,仍紅火的生意,怕便是那賣春卷皮兒的了;人們排著很長的隊,也就是圖個不知為啥的講究了。

晚上到了祖父母家。家裡親戚幾乎都來了。奶奶樂呵呵地將平時都不用的大圓桌搬出來,燒了許多菜,擺了滿滿的一桌。年夜飯,估摸便該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了罷。吃罷,一家人便坐在一起閒聊,等著看春節晚會。十二點整,便上陽台放炮。窗外如同白晝一般,燈火通明,一派奼紫嫣紅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