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春節的日記600字左右

寫過春節的日記600字左右篇一

春節是一個喜慶的節日,每當春節來臨時,人們便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大家都理所應當的團聚在一起,吃頓年夜飯,談談心裡話,拜拜年。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忙著給家人準備年夜飯。

我來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準備晚上的年夜飯。我和哥哥去買飲料,超市里人很多,他們捧著一大堆東西喜氣洋洋的,像是中了大獎一樣。我們買了雪碧和量桶果蔬飲料等等等等,我和哥哥滿載而歸,沒有一隻手是空的。

我回到家中高高興興的想著春節聯歡晚會會有什麼節目呢?於是我急忙打開電視換到了中央一,正好!春節聯歡晚會才剛演。我看到了許多精彩的節目即有迎新年的歌舞,也有精彩有神秘的魔術,還有幽默滑稽的小品,讓我看得如痴如醉、目不暇接。

正在這時,媽媽和奶奶他們把年夜飯端上桌了有雞肉、鴨肉、鵝肉、魚肉、青菜。當然還有最後一樣主菜餃子,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紅紅火火、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團圓喜慶的日子,總是離不開餃子。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無論是南方北方,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全家老少圍坐在一起,一邊的聊天,一邊和面、擀皮、剁餡、包餃子,濃濃的親情盡在餃子中融化。於是我一個箭步飛奔到了餐桌前,這水餃有包錢的,包糖的,包栗子的等等,只看見水餃上方一團團蒸汽像大海一樣不停地翻滾著,水餃上也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頓時,我的口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不停的往下掉,我迫不及待的端起碗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突然,有一個十分硬的東西咯到了我的牙,還有點甜。我趕緊將那硬邦邦的東西吐了出來,啊!是一顆糖,奶奶告訴我過年吃餃子若能吃到糖或硬幣,那他這一年中都會一帆風順,財源滾滾。

吃完了餃子,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渡過了美好的夜晚,真希望每天都吃年夜飯!

寫過春節的日記600字左右篇二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們就開始過年了。

大年初一,清晨,鞭炮就開始響起,好像呼喚著人們快點起床,迎接著美好快樂的日子——春節。

早晨,我起了床,吃完早飯,準備上二姨家拜年去。我穿好大紅的新衣,媽媽﹑妹妹也穿好漂亮的衣服,準備上二姨家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鞭炮聲一直在我的耳畔中響起,我的臉上不知不覺露出喜悅的笑容。

來到二姨家門口,我發現在門的中間有個“福”字,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我要講的傳統吧!按傳統習俗,到了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大門中間貼上個“倒福”。(“福”字倒過來貼)說明這家的福到了。我還看見福字的紙是紅色的,可以代表喜慶;旁邊有著金色的花邊,可以加點氣氛。這樣,一張栩栩如生的福字就浮現在我眼前。

媽媽敲了敲門,二姨開了門,我和妹妹為了討大人的歡心,連忙說了聲:“新年好!”一進門,馬上進入眼帘的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客廳,接著就是桌上擺著的零食。在中國,過年時一定要有吃有喝有玩,那不然整個春節就過得非常沒意思了。

馬上,二姨的女兒跑了出來迎接我們,還硬吵著要和我們玩。的人拿他沒辦法,只好應了他。

我們玩得十分痛快,都玩了時間。等玩累時,才回過神來,跑出房間,問了問時間,才知道自己玩了兩個小時。媽媽說我們該回家了,只見,二姨掏出兩個紅包,也就是現在的壓歲錢。媽媽也拿出一個紅包,互相交換……

其實,春節的傳統習俗不止拜年,還有許許多多怎么講都講不完,所以我就不一一講了。

寫過春節的日記600字左右篇三

每逢春節,大街小巷總是一片熱熱熱鬧鬧的情景,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最燦爛的笑容,每個人的心中都為過年而慶祝。我們一家三口又在熱鬧喧譁的街市中來到了爺爺家吃年夜飯,只見弟弟身穿大紅襖,手拿一盒小甩炮,等待著我一起玩呢!

“呯——呯——”門外響起了接二連三的炮竹聲,我們兩人玩著甩炮不亦樂乎,一聲聲響徹雲霄的爆破聲讓我們興奮,過年的味道在一聲聲炮竹聲中迎面而來。

年夜飯,必定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頓最樸實、美味的團圓飯。當我和弟弟上樓時發現奶奶已經煮了一大桌美味佳肴了,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吃年夜飯時,大家聊聊身邊的趣事,生活中的平常事,一家人其樂融融。

吃完年夜飯,我們拿出了精緻的對聯、福字,貼在門上,掛上了紅燈籠,無處不顯示著過年的勃勃勃生機。

看春晚,也是必然的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聽動聽的鏇律,看搞筆的小品,見證奇蹟的時刻,是我是喜歡的事。這一天,不必被作業束縛,不用上枯燥的培訓班,只見盡情地看電視!每年大年三十晚,我必須要看完春晚所有節目才入睡,不論多困、多累,因為我喜歡鐘聲敲響的那一瞬間,快樂的瞬間,喜歡聽12點後震耳的鞭炮聲,站在14樓的窗台往外看,感受煙花在眼前綻放的那一刻絢麗奪目的美。

正月初一,我不顧疲憊,早早穿上了新衣、新褲、新鞋子,去給長輩拜年,還會收到許多壓歲錢,這一天,是我最快樂的!

我家的春節,喜氣洋洋、快樂無比、熱鬧翻騰!我愛我家的春節!

寫過春節的日記600字左右篇四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中心,其春節民俗更是源遠流長。我們濮陽地處中原,有“中原龍鄉”之稱。春節在濮陽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是十分盛大的節日。

照濮陽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就開始了。

春節是一個忙碌的節日,這突出體現在了春節的準備工作上。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不同的工作,目的大都是為了過一個圓滿的春節。

過春節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灶。在民間,差不多家家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人們稱他為“司命菩薩”“灶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到臘月二十三,人們就要上街買麻糖、糖果和其它的祭灶用品。祭灶時,要先把舊的灶神燒掉,貼上新畫像,意為給灶神換新衣。之後下一步是敬香,並把芝麻糖粘在灶王的嘴上,還念念有詞:“您是一家之主,到了玉帝哪裡,好話多說,壞話不要說,求您保佑全家平安。”之類的祝福。

第二步是掃塵。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因為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就是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因為財神爺在人間檢查時對有過失的人都會在牆上畫一個記號。之後玉帝就會派天兵下凡來對有過失之人進行處罰,所以等大家把財神爺打發上天之後,就會立刻進行大掃除,清除掉這些標記。

除了這些風俗之外,貼春聯、放鞭炮、貼鬥神、拜年等有趣的風俗習慣這么多年來一直雷打不動,流傳至今。這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就像一隻小舟,載著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經過,飄呀,飄呀,飄過了這歷史的長河。希望它能載著我們的記憶,繼續漂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可以共同品味這些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寫過春節的日記600字左右篇五

伴隨著鞭炮聲聲,我們迎來了喜氣洋洋的鼠年。

從臘月二十三我家就開始忙活。二十三祭灶官,媽媽要準備糖火燒和鹹火燒祭拜灶王爺;二十四我們全家掃房子;二十五到二十六家裡開始準備過年用的年貨;二十七、二十八蒸饅頭、包子,炸豆腐、炸麻糖;二十九殺雞、殺魚;三十貼對聯、掛燈籠,迎接新的一年。

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貼上新的對聯,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家也不例外,三十早上,爸爸早早的叫我起床和他一起貼對聯。看著紅紅火火的對聯,我心裡充滿了無盡的喜悅。除夕晚上,我仰望天空,漆黑的天空已被五顏六色的煙花所覆蓋,原本平淡無奇的天空,此時像被明亮的彩燈照耀著。隨著朵朵“鮮花”在天空中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陣驚喜的歡呼聲。樓房視窗,也隱現著一張張仰望天空的笑臉。炮竹聲接連不斷,傳送著人們的祝福。

春節晚會開始了,有趣的節目一一亮相。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嗑著瓜子、吃著水果在一起聽著優美的歌曲、看著動人的舞姿、尤其是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春晚是這三十年來我們中國人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我家也不例外。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初一我們家早早起五更,起過五更跳旺火,跳的越遠越好。天還沒有完全亮,人們就開始相互拜年,去祠堂,扭秧歌,敲大鼓,搶糖果,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初二開始走親訪友,熱鬧非凡。

我家的春節就是這樣,它是一個快樂幸福的節日。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我們還可以輕鬆自在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