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慰問民情日記2020

廣大人民民眾都是通情達理的,只要他們明白有些問題之所以不能儘快解決的原因,就會諒解,還會主動為政府分憂。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民情日記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春節慰問民情日記20xx一:

12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在包村組長周旭光、村支部書記馬登海和其他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的陪同下,縣住建局局長馬成龍一行3人一大早就帶著麵粉來到了村委會。在經過簡短的商議後,我們帶上慰問的麵粉,去走訪我村貧困戶。

首先,我們來到了三社貧困戶馬艾曼仁家。戶主馬艾曼仁今年72歲,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妻子也常年吃藥,兒子常年在外務工,但是由於缺技術,收入並不高,兒媳嫌棄家庭困難,丟下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孫子離家出走。

第一次走訪時,我們了解這個情況後,立即與兒媳娘家聯繫,並邀請了本村調解員及時到其娘家勸回,經多次勸說,兒媳終於答應回婆家。今天,馬艾曼仁老人一見到我們,就拉著馬書記的手,感激不盡,看到我們又為他們送來麵粉,更是熱淚盈眶:“感謝共產黨,感謝工作組。你們不僅給我們調節了家庭矛盾,還送來麵粉,讓我們再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隨後,我們慰問了三社貧困戶閆忠義、五社貧困戶馬國棟等73戶貧困戶。

這次慰問,雖然東西不多,但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們都認為:我們工作組這次進村入戶,是在真正深入農戶了解民情,為人民民眾辦實事,使他們從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春節慰問民情日記20xx二:

3月25日上午8:00,我們一行來到今年精準扶貧聯繫點村——太子廟塗家鍛村,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村幹部向我們介紹了了全村的基本情況,在村幹部李秘書的指引下,我們調查走訪了結對幫扶的三戶貧困家庭。

沿著崎嶇的村間小道,我們首先來到了唐才遠的家,唐才遠的愛人因癌症兩年前去世了,抱養的女兒唐曉蘭正在讀初三。兩年前,為給妻子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並欠下債務。為照顧讀書的養女,唐才遠選擇了就近擇業,在太子廟一家磚廠做工,收入低微,40平方的磚瓦房非常簡陋,女兒周末回家住在挨臨的伯伯家。

他告訴我們,雖然家裡貧窮、困難,但是感受到了黨的溫暖,這幾年,陸續解決了低保和危房改造。在黨的關懷下,他對生活依然充滿了信心。

沿著崎嶇的村間小道,我們來到了唐定寬的家,接待我們的是唐定寬的嫂子,她向我們介紹了唐定寬的家庭情況,唐定寬今年在外地打臨工,收入不高,妻子曾凡艷弱智,經常離家出走,正常時僅生活能自理,一女唐青正在讀國中。房子也是去年危房改造時新建的,一家人的生活除唐定寬微薄的打工收入外,基本為兄弟姐妹的資助。家中的整理,仍是七八十歲的母親幫著收拾的。

從唐才遠家中出來,我們來到了唐達軍家。唐達軍和妻子長年在外打工,生有一對兒女,女兒唐佩,在太子廟五中讀高二,兒子唐許進,在株木山聯校讀國小,母親曾伏蘭因老伴患肝癌去世精神不正常。

在村幹部介紹他家庭情況時,一位衣著單薄的瘦高個子走了過來,“這是唐富友,唐達軍的伯伯,村裡的五保戶”李主任介紹“和唐達軍的奶奶住在隔壁的危改房裡,還是去年村里爭取的資金,缺口就是唐達軍打工補貼的,唐達軍壓力蠻大,還有一個88歲的奶奶要管”。

當得知我們來走訪時,唐達軍的奶奶——一位老共產黨人走了過來,得知我們的走訪慰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老人向我們介紹了她的情況以及進低保的請求,我們的心情十分沉重。

從三戶貧困戶家庭中出來,我們一路深思,思考如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並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開展力所能及的工作。

通過此次調研,我深切感受到了幹部下基層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民眾所需,才能拉近幹群關係,用實際行動解決實際問題,讓民眾得到實惠、感受溫暖,才能真正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擁護。

春節慰問民情日記20xx三:

臨近新春佳節, 南夏墅街道婦聯開展20xx年春節走訪貧困婦女、貧困兒童送溫暖慰問活動,提前向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一共慰問了46戶困難家庭,每到一戶,都與她們聊聊天,了解她們的想法和需求,並叮囑他們有什麼困難和問題可隨時聯繫,將盡全力給予幫助,鼓勵她們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並送去棉被、水果、食用油等。走訪途中,分明能感受到處處都在洋溢著佳節將至的喜悅。

29歲的張彩虹有智力殘疾,丈夫在拆遷的時候摔傷,腰部嚴重受傷,再也不能工作了,生活困難。

68歲的湯留娣,丈夫肺結核多年,她患有癌症,還有兩個精神病一級的女兒需要照顧,生活艱難。

……

這46戶家庭中,有癱瘓臥床的,有殘疾的,除了因病致貧外,她們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的關心和關注。每年春節,婦聯總要對這些家庭進行慰問,大家也似乎形成了習慣,每到這個時候就開始等待了。雖然每年的慰問並不能幫她們解決根本問題,對她們的幫助也許也只是杯水車薪,但當我們把一份份飽含溫暖和心意的禮物親自送到她們的手中,更重要的莫過於心與心之間傳遞的那份溫暖,我們一起用行動告訴她們,她們從來沒有被忘記,我們始終關注著她們的疾苦,大家見證的是一份向善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