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的春節作文700字

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千百年以來,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20xx我的春節作文7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過年福

七十年前,臨近那個特殊的日子了。一年中,惟有那天,她才可以聞到酒肉的香味。

她張著兩隻小紅手——染料來自紅色的花泥——爬到簡陋的板凳上,用稚嫩的手在門上認真地畫出了一個菱形,塗滿。接著,她接過兩個妹妹從底下拿的炭塊,慢慢地在菱形上畫了幾筆——那是一個歪歪扭扭的“福”。

“姐姐,為什麼是倒著的呀?”“因為這樣可以保證福到財到呀。”她敏捷地從板凳上跳下來,在圍裙上拍拍手上的花泥和炭灰。“對了,我們今天把‘福’寫了,阿爹就不用到集市上買了!”“那為什麼一定要到春節買‘福’呢?”“這個嘛……”

三十多年前,同樣是臨近那個特殊日子的時辰。一年中,惟有那幾天可以一睹老街的繁華。

並不寬敞的堂屋內,擺著她昨晚漿染好的紅棉紙。女兒早已備好了上好的筆墨硯。丈夫抬起筆,凝神屏息,大筆一揮,一個漂亮的“福”字躍然紙上!

“哇,好漂亮呀!”女兒驚嘆著,一邊抹了把糨糊,一邊搶過了紅紙跑出門外。“等等!‘福’要倒著貼的!”她忙追出去,一面抓住女兒的小手在紙的背面抹,一邊輕輕地說:“這樣可以保證福到財到啊。”女兒望望手上的糨糊,不解地問:“媽媽,糨糊多么貴,從鍋里挖塊鍋巴不也可以嗎?”她笑了,搖晃著腦袋:“傻孩子,貼‘福’字那種事情,哪能馬虎?媽媽像你這么大時,都寫得很認真的呢……”

就在今年,就在幾天之前,又臨近了中國人心中最特殊的日子。現在啊,一年中,惟有這些天,才能夠見到車站裡有如潮的人群。

她回到城裡的家,見女婿置辦了許許多多的“福”字。她笑笑,不吭聲。“媽,您來挑一個。”她定了定神,俯身探頸:有油麵紅紙配金字的,下面還畫了兩條閃光的錦鯉;有紅竹宣紙與金箔作底的,用黑色的閃粉寫字;有玻璃紙材質的,用紅色的油性筆端端正正地寫著;還有一堆堆的窗花和精美的鏤刻……

“好,就要這個。”她指了指最樸素的那個。小孫女急不可待地跑上來,拿起紙往玻璃門前跑去。“膠布忘拿了!”她三步並做一步疾走至工具箱前,卻回身看到閃亮的門上早已有了一個赫然的“福”字!她詫異地瞅了幾眼,小孫女清脆的聲音便在耳畔響起:“姥姥,這是免膠靜電貼紙,只要按上去,便再也不會掉。對了,姥姥,您知道嗎,‘福’要倒著貼,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福到財到!”她展開笑顏,將我這個小孫女擁入懷中。

七十年風風雨雨走過,雖然“福”字的材質早已日新月異,但它的寓意、它所召喚的美好情感卻一絲都沒有改變。 願“福”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願春節的盛況不會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改變,願春天的種子永遠萌動在人的心間!

富春江邊的年夜飯

媽媽的家鄉在美麗的富陽 ,今年我跟著媽媽到富陽去過年,這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宜居城市,聽媽媽說富陽從20xx年撤市設區開始就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發生著巨大變化,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城市交通越來越方便了,還建造了高鐵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咱們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的變化吧!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最盼著過年了。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家家戶戶便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著,每家的房前就會撐起一條竹竿,上面晾滿了魚、雞、鴨、豬腿、臘腸等。過去肉類沒現在豐富,而且不方便儲藏,因此每家每戶都要提前準備,做成鹹貨儲存起來。現在,這些基本免了,準備年貨,直接到大型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購買,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不僅有雞、鴨、魚老三樣,水產、進口食品也應有盡有!對於那些不方便拎或比較重的年貨,外婆會通過手機App下單,直接免費送到家。

大年夜是家庭團圓的重要日子,年夜飯可是重頭戲。過去,都是在家裡自己做,又包餃子,又做菜,忙得不可開交,連春晚都看不全;今年,我們是在江邊的大酒店裡吃,外婆還碰到了很多熟人,他們過年也在酒店裡吃,好熱鬧啊;吃好年夜飯出來,我們沿著江邊綠道一路上散步回家,沿江兩岸的風景在燈光的映襯下非常迷人,燈光在江面上暈染開來,透亮了整個城市。媽媽說,以前江的對岸有好多造紙廠,江面上浮著好多垃圾,水質也不乾淨,後來政府關閉了一些造紙廠,五水共治後,富春江的水變得清了。

一家人回到家,輕鬆愉快地圍坐一起看春晚,媽媽和爸爸一邊看著春晚,一邊用手機搶紅包,好開心啊。媽媽說,以前沒有微信的時候,她要準備很多紅紙包,包給長輩和小朋友,現在建立一個家族微信群,過年大家都通過微信紅包來恭祝啦。

過去,拜年都要從初一拜到十五,走親訪友,吃飯送禮,現在,除了吃喝,趁著春節長假,身邊出去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港澳游、新馬泰已經不新鮮啦,家鄉人的旅行足跡已經遍布世界,春節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節日啦!

在過年的變化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努力,讓我們今後的日子比現在更加好,天天都像在“過年”!

過去的年不會過去

坐在暖和的房間裡捧著手機,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祝福。

耳邊是電視機里傳來的《難忘今宵》和長輩不間斷的絮絮叨叨。

過去的年便在熱鬧與紛雜中,在觥籌交錯與碗筷相接中娓娓道來。

過去的年,過的就是新鮮。

物資匱乏的年代,唯有過年最值得企盼。撕著日曆終於趕上年集,尼龍袋裡背回平日難見的物件,色彩繽紛的水果糖和一點添加劑都沒有的糕點蔓延著絲縷香甜;鮮艷喜慶的年畫上,張飛關羽手握利器圓眼怒睜;一把粗糙劣質的塑膠花總是紅的綠的,插在捨不得扔掉的酒瓶里;全家人好不容易去照相館照張相,連表情都緊張得看起來不是那么自然。

過去的年,過的就是嘴饞。

小孩子一天往灶房跑幾遍,總想偷吃點炸帶魚或肉干,哈喇子差點流到裝食物的菜筐里,嘗一點後還想再嘗一點。沒有冰櫃的年代,大魚大肉和熏腸,都要在院內的老樹上晾乾。聞著鹹津津的味道,心想著啥時能敞開肚皮,把這些好吃的全部吃完。

過去的年,過的就是儀式感。

自己動手的喜悅足以沖洗貧寒的難堪。遒勁有力的毛筆字與百種不重樣的窗花總是最般配的。豬圈雞圈旁貼下“六畜興旺”,米缸麵缸旁貼下“五穀豐登”,那時人與人之間很是親熱,一件喜事不出一會就能在鄉鄰中傳個遍。

過去的年,過得很緩慢。

走親戚能從初二走到十五,一大家子也沒人嫌煩。但親戚踏破門檻的壯觀,讓鄉鄰街坊間不像今天這般冰寒。那時候沒有手機,更沒有電話簡訊。吃飯時有說有笑地夾菜,見面時誠誠懇懇地聊天。沒有電子設備和高科技的年代,專注的心和真切的情就著一桌好菜,能再多扒幾碗飯。

我放下手機,聯歡晚會早已告一段落。

默默地看向窗外,長輩口中的紅燈籠、花對聯、噼啪作響的鞭炮聲都找不到蹤影。鱗次櫛比間,幾點柔軟的燈光卻依舊明亮。

過去的年回不去了,但我們終將走過過去,總要迎來明天。

如今的年味為什麼這么淡?

因為年味早已拌進了尋常日子的每一天。

小爺爺的“根”

今年過年特別熱鬧!離開家鄉20多年的小爺爺從美國回來了。

小爺爺其實是我的姨爺爺,奶奶說叫小爺爺顯得更“親”。小爺爺也不小,81歲了,滿頭銀髮,身體硬朗,還十分健談。我愛聽小爺爺天南海北地聊天,不管是幾十年前的舊事,還是大洋彼岸的風土人情,我都聽得入迷。不過,小爺爺有句話我不太明白,“人老了,該葉落歸根啦。這次回來,就是想找找‘根’。”

“根”是什麼,又該到哪裡找呢?

大年三十,奶奶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年夜飯,“來,先嘗一下我親手包的燒賣”。小爺爺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夾起一個,蘸下米醋,塞入口中,“喔,筍丁鮮肉餡吧,真香!好多年沒吃到這么鮮的燒賣嘍,真想念這一口。”我有些好奇,“小爺爺,美國華人街難道沒燒賣賣么?”“有是有,可美國的燒賣沒你奶奶包得地道。就拿這冬筍來說吧,哪兒的都比不上杭州的冬筍鮮!”白斬雞、熏魚、炒二冬、油爆蝦、老鴨煲……一道道家鄉菜上來,小爺爺都讚不絕口,“人越老對家鄉就越有感情。在美國我和你小奶奶常常看央視新聞聯播,看到杭州就特別興奮。這兩年杭州的鏡頭尤其多,G20峰會,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接下來還有亞運會,真給海外的杭州人長臉。”

“就是電視裡的杭州,我們都不太認識啦!”小奶奶插了一嘴。“對,對,對!”小爺爺連說了3個“對”,“別的不說,就拿我們以前居住的延安路來說吧,變化太大了,都是高樓大廈,我和你小奶奶出門都怕迷路。”我忍不住又問了一句,“你們住在紐約,不是比杭州更繁華嗎?”“第五大街是很繁華,但紐約也有很多破爛地方。美國效率太低,一個地區改造,從拆遷到建成,沒有五六年辦不成。”話匣子一開,小奶奶也“剎”不住了,“嗯。中國發展真是太快啦!這次我們回來,很多當年的學生拜訪我們,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的。難怪你美國的舅舅,這兩年也一直念叨著想回國內發展呢”……

餐桌上的火鍋冒著熱氣,一家人越聊越酣暢。我有些明白了“根”的含義,琢磨著明天帶小爺爺小奶奶去湖濱公園、吳山廣場逛逛,看看舞龍,唱唱京劇,一定會找到更多“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