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家鄉的春節初一600字作文

春節是屬於全中國的,但是每個地方的春節都不一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寫家鄉的春節初一600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家鄉的春節

我的家鄉位於魚米之鄉——江南。江南的民風淳樸,自然那盛大的春節也是人情味十足,所以我喜愛的,自然是家鄉的春節。 每年年末,原本幽靜的小巷便會張燈結彩,四面八方都瀰漫著喜悅的味道。我們家門前的青石台階也被掃得油光發亮。人們走街串巷,籌備著春節的物品,小孩子在一旁蹭吃蹭喝,直到肚子吃得脹脹的,才屁顛屁顛地跑出去玩了。

除夕夜的晚上,爸爸會坐在門前的庭院裡,將一些關於春節有來的饒有趣味的傳說:傳說黃帝曾跟蚩尤大戰皇帝在農曆正月初一那一天戰勝了蚩尤,人們打那一天起,把這一日定為春節。每次我聽的都是津津有味,年年如此,百聽不厭。

已是除夕的深夜,我聽完爸爸講的故事,就和他坐在院子裡,等待著那新的一年的到來。這時,最美的,便是那夜空的煙花,家裡的鐘聲敲起,煙花冉冉上空,在黑色的天幕中綻放出一朵又一朵聖潔而美麗的花朵,絢爛的煙花將天幕裝點得五光十色,他們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綻放出人生的奇葩,見證了這個新的時刻。那時,我就想像著自己就是那朵煙花,在生命的末尾綻放最美的自己。我被深深地吸引,直到濃濃的睡意襲卷而來,我閉上眼,靠在爸爸溫暖的懷抱里,睡著了。夜靜下來了,天上那抹暗月打在兩個充滿睡意的人兒身上,那一晚,很香很甜。

正月十五時我們再度歡聚一堂,匆匆吃完了那一頓告別春節的團圓飯,幾個孩子便拉著手,興沖沖地奔到那熱鬧的集市里,吵著嚷著讓父母為自己買花燈,和那可愛的小泥人兒

當夜幕降臨,整一個鬧市被燈火點綴,燈火閃爍,人影繁忙,一片歡騰之景。春節的最後一日,我和爸爸媽媽,小手拉大手,在這茫茫人海中穿梭,手中還拿了不知道多少個花燈,一片溫馨。

家鄉那沸沸揚揚的春節,在我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那幽深的小巷裡,有我無數的回憶,那朦朧的意韻里,似有影影綽綽的心理共鳴,像清泉濺進一滴水,淺淺的漣漪,緩緩的散開,擴散整個心靈。這便是那個我最愛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新年習俗,讓我來帶你們走進我的家鄉,走進家鄉的新年習俗。

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中旬左右就開始了。那個忙碌簡直無法形容。臘月二十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和粉擰成。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事是買糖果,餅乾。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個各種玩意兒——口琴,風箏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年糕。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雞,肉,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七關門,到正月初八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著做年夜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貼好後人們要祭祖。飯後是我們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因為要領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鋪戶上看板子,門前堆放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二,大家提著大大小小的禮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著為“老爺”準備飯菜,“老爺”游門是家鄉年的重點。這天,你會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旗子,這是護送“老爺”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爺”留下的,十分有價值。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彩,整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這天月晚,大家會到廟裡去看別人演戲,燈火越亮,觀眾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節的尾聲,春節使我們又增長了一歲,更懂得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春節使這個慈祥的祖國母親精神煥發,滿面紅光,喜氣洋洋。

家鄉的春節

按照我的家鄉的習俗,春節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時候就開始了。而家家戶戶也會在這幾天裡儘量的吧需要的食材準備好,開始做食物。

在這期間,我們老家人最重視的食物就是——“茶果”。它雖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愛,也不如那些可以調製出來的糕點好瞧,但卻有一股濃濃的情誼包含在裡面。

它長得千奇百怪,有平凡醜陋,但在我的老家確堪稱“美味點心”這一代號,它的香味,讓人聞了食慾就會活生生的被調起來。不過,在重大的節日,“茶果”可就不能再這么相貌平庸的上台了。人們多數會將他們從鍋里燒好,拿出來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類的白瓷盤裡,然後再在他們的周邊點綴一些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果子,切成小塊小塊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盤子裡。這樣一來,這“茶果”不僅色味雙美,還微微透著別具一格的風情。

孩子們準備回家過年,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幫人家搗麵團兒。那白溜溜的麵團兒家攪在手裡,總是怪好玩兒的。而激昂麵團揉好之後,便將麵團兒交給長輩們,讓他們做東西給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買些小玩意兒,然後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現自己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護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們新年還沒過便糟蹋的不成樣了。

等到出席來了,便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貼紅對聯,在大街小巷賀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聲連綿不斷,不管是誰都精神抖擻的。

當然,春節那日來時,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兒聚子一個大堂里,聊天、喝酒、看錶演、耍戲子……樣樣都有。原本分在四處的桌子此時也拼成幾個大桌子,每個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鮮玩意兒,以及自家兒女在外地帶回來的小食,特別熱鬧。晚上,大夥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賞景聊天;小孩子們則在則在一旁地安置等、財迷,玩躲貓貓。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聲,老家的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做作業,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復平常,可喜氣卻還蕩漾在空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