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家鄉的春節的初一作文500字

每個地方的春節都不一樣,因為習俗不一樣,我就來說說我家鄉的春節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寫家鄉的春節的初一作文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家鄉的春節

我的家鄉在廣西北流,按照我們的家鄉的習俗。過春節從臘月十二的年夜就開始了。

小年夜這天,人們要包粽子,還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買鞭炮和玩具,貼近除夕就去買年畫了。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家家戶戶趕做年菜,貼對聯。掛燈籠。掛年畫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燈火通明,鞭炮和煙花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初一更熱鬧。一早,人們走出家門,到親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時,風景區。遊樂園。網咖等也更熱鬧了。大人小孩特別喜歡去遊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熱鬧的時候。除夕很熱鬧,可是沒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燈火通明,家家的燈籠不一樣,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紙燈。宮燈,還有的燈籠裡面有叮噹作響的小鈴鐺呢。外面有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紗燈。冰燈除了看漂亮的花燈。人們還會吃湯圓,湯圓有用紅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還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飯,人們預示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往常的生活。

家鄉的春節

今年春節,我有幸回到了相別8年的家鄉──湖北,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了盼望已久的新年,這一次的團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鄉的民風民俗,同時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紹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為三節,以過年最為隆重,從臘月初八起,一直準備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東西為最多,如曬“凍米兒”。燙豆糕兒、打“糯米粑”等等,豐富極了!特以凍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準備過年食物,女性負主要責任,男的以清理債務為重點。應收的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財納福,過一個快樂新年。可貧窮人家是:“三十的躲貓兒,初一的大擺手”。意思是:過年怕債主逼債,到處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為從三十夜到元宵節。債主決不能向債務人討錢,可以放心大膽了。年夜飯這個名詞,在湖北稱“年飯”或“團年飯”,時間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說的話要吉祥如意,為了防止兒童口不擇言,特在廳堂上張貼“不禁童言”或“百無禁忌”的紅紙條兒。飯畢,長輩發紅包、晚輩收壓歲錢,晚間禁例大開,合家同樂。燈火齊明,通宵達旦、謂之守歲;東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開大門,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節,家裡來了許多親戚,在團圓飯時,大家都忙於敬酒,說些祝賀的話語,坐在旁邊的我,總覺得很不自在,吃過年夜飯,他們都忙於應付著發來的手機簡訊,直到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又坐在沙發上享受著晚會的節目,時不時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後時間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覺了,想到這裡,我頭腦里突然冒出一個從來沒思考過的問題:除夕夜我們能做的最溫暖的事情是什麼?是啊,傳統的年俗的確非常吸引我們,但是現在看來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樂仿佛都被現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頓團圓飯,發發紅包,看晚會,每年春節都是同樣的程式,每次我都等著盼著新年的到來,但是等它過去了,卻又覺得平淡無奇,沒有多少值得回味。雖然這也很溫馨,但我總覺得少了些更樸實的東西。

春節的基本意義,就是,在一年中只有這個時段很多人才有機會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團聚,所以我希望春節能夠在中國逐漸變化的情況下,保持原有樸實,美好,溫暖的樣子。

家鄉的春節

說到春節,大家都知道,但每個地方不同,過得春節也不同,我的家鄉在泉州,每到春節,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每到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吃上一桌年夜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直到要吃到深夜。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老人們享受著天倫之樂。晚上,當12點的鐘聲敲響了,“噼里啪啦”的一陣鞭炮聲就會映入耳簾,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此起彼伏著,在與過去的一年告別。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長壽麵”,這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慣。只要吃了這一碗麵,我們就等於長了一歲。

這過年,最開心的當然是數我們這些小孩子了,因為可以拿到壓歲錢,不僅這樣,我們還可以盡情的玩耍!

這就是我們春節的風俗民情,每家每戶都是紅紅火火地過年;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