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的初三作文600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流傳下來很多春節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春節習俗的初三作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春節的習俗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繫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

在古代,帝王繼位,是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曆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春節一共是十五天,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春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像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放煙火等等。

吃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

守歲——除夕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貼春聯——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

春節的習俗就是那么有趣,就是那么有意義。

春節的習俗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鬥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習俗

春節傳說之三: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