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春節國中作文

喜迎春節國中作文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在我們家爸爸、媽媽、爺爺開始準備過年,他們從超市買來許多好吃的,這時候也是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刻。過年的前昔,要幹的事情多得驚人:大掃除和挑水還有醃泡菜等等;每一次幹活總會把我累得虛脫,以至於我那幾天,不僅肚子餓和我“鬧革命”,還因為餓著沒有力氣“光榮”的評上了懶漢的罪名。

每天的大掃除是必修課,一大早便會從被窩拉到掃把前,往往一天打掃一個屋子,那樣的打掃對於灰塵和頭髮絲確實有效,連空氣中的灰塵都像長了腳了一用,不敢侵犯進屋子。在春節的各個日子中,初一可是我的最愛。早晨,一起床就開始放鞭炮,男孩子們歡喜得蹦來跳去。我也樂在其中,點燃了一支衝天炮,哪料一時沒鬆手,我的銷售開花了,燙得我只“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裝紙成了座山。我便隨爸媽到親戚家去走人戶去了,要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回來。

初一過後的幾天,並沒有什麼新鮮事:每天都吃上一頓的剩菜,等到把剩菜吃完了,又吃老早就住好的菜,只是不曾吃過而已。元宵的時候家家都吃湯圓,象徵著團團園園。晚上還得一宿不睡,我哪管什麼破規矩,倒頭便睡。

晚上聽老一輩的講熬夜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迎著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么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嘆!

喜迎春節國中作文

轉眼,在我眼裡漫長的假期都已經過去了一多半,眼下馬上就是春節了,寒冷的冬天擋不住人們心裡的熱情,大街上,滿是人們歡笑的身影,有的在購買年貨,有的在訂年夜飯,可以說是車水馬龍,放眼望去,看到的全是人。平場寂靜的小巷子裡,也是人來人往。

各個小區門口都已經貼上了大大的倒“福”,就連平時被人“嫌棄”的小雪花在這時,也別有一番情趣,給這美麗的大地,添加了一份美麗的色彩,大地披上了一件淡雅而又不失高貴的“銀色燕尾服”,大樹上也掛著紅紅的小燈籠,給張家口添加了一份春意。快過年了,也快到春天了,雖然一眼望去不會看到小草的的腦袋,但是你如果去公園的角落裡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極一絲嫩綠。人們都興致勃勃的盼望著過年,個個都是紅光滿面的,顯得頗有精神,而可愛的小鳥們也歡快的等待著春天的到來,不時地響起一陣陣清脆的鳥鳴。當夜晚來臨時,透過朦朧的月光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幾抹紅光,即便是夜晚,也顯得那么富有生機,或許是因為快了過年吧!

時間如水,光陰似箭,一年又一年飛快地過去了,加上春節的到來,我們每個人都是有一股莫名的興奮。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尤其是晚上,比起繁榮的上海,也差不了多少了。春節,是一個富有很多美好意義的節日,不僅預示著新的一年會成功,還飽含了人們許多美好的願望;春節,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它不僅代表了我們每個人對新的一年的祝福,還給舊的一年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值得慶祝的春節,值得期待的春節,值得祝福的春節!

喜迎春節國中作文

又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夜晚,這讓我想起了白居易的《客中守歲》: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始知為客苦,不及在家貧。畏老偏驚節,防愁預惡春。故園今夜裡,應念未歸人。

除夕的中午,無論城鎮和鄉村,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大紅的對聯,大多是為了祈求吉慶,讚美春光。“金狗報喜,快樂多多,財源廣進。逐年高升,永盛旺旺,生意興隆。”這是我家的對聯。寄託了全家人祈盼“春滿人間福滿門”的美好心愿。

晚上,吃過年夜飯,我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到一半突然覺得這樣很沒趣,太過平凡罷。於是獨自一人走到家裡的樓頂,端著咖啡坐在椅子上,眺望遠處的風景。我想追尋熱鬧氣氛中屬於我自己的那一份寧靜。又是一個星晴夜,繁星點亮除夕夜的精彩,悄悄向世人訴說新春的故事,將天上的祝福灑向人間。月牙兒笑彎了嘴,叫人去感受嫦娥的歡欣。一切都是靜的,卻從那星星調皮的眉目傳情中,洋溢出不平靜的喜悅與心動。

當悠揚的鐘聲剛響過12下,在中華大地上,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都要打開大門迎接財神。“噼里啪啦”的鞭炮齊聲轟鳴,萬家競放。真是“爆竹聲聲辭舊歲,鞭炮陣陣迎新年。”爺爺把成捆的炮竹在家門口圍成圈,點燃了黑色的引線,過了一會兒,只聽雷鳴般的聲音響徹長空,然後在似乎與天相近的地方驟然開放。霎時,黑夜如同白晝,天空中金雨紛紛,銀花朵朵,仿佛是碧波銀浪,雪裡紅梅,又像巨龍騰飛,金蛇狂舞,一會兒,一根根細如柳紅;一會兒像夜空開放的曇花;一會兒成了密密麻麻的芝麻……

瞧!遠處那戶人家又把煙花點燃了,那焰花絢麗多彩,變化多端。似乎是滿天繁星,銀光熠熠。又像一朵牡丹,光彩照人。天空出現好多色彩,紅的似火,白的像雪,綠的似玉,粉的像霞,黃的似金……令人眼花繚亂。遠處的鞭炮、煙花雙管齊下,一個個直衝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這邊的聲音弱了,那邊的又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鞭炮聲、炮仗聲匯成一股歡快和諧的交響樂,為這無邊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望著五彩繽紛的夜幕,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里因寒冷和飢餓而死。我們有無數難忘的日子,最難忘的是年年的除夕;無論有多少快樂的日子,最快樂的是年年的相聚。春節是“時間和希望的大門”,無論過去怎樣,我堅信明天清晨我的家鄉賀州會像初升的朝霞一樣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