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後感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古今中外皆如此。儒家希望把家庭的仁愛推廣到社會,以實現道德政治良善的美好願望。墨家則提出了兼相愛的觀點。康有為的仁愛觀,愛應該漸進的觀點。孫中山的博愛。一言以蔽之,愛世間萬事萬物。

迪卡米洛,則很好地貫徹了從小抓起的中國傳統教育觀點。她把關於愛的話題通過童話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少年。童話的主角是只瓷兔子—愛德華。愛德華的第一個主人是阿比林。阿比林嬌著他慣著他,給他穿好的。還為他佩戴了一塊金表。為此,他自明不凡。愛得華只知道被愛,他認為阿比林給他的愛理所應當。後來,有一天,他丟失了。但結果不像童話中的那個故事結果一樣,一個只知道被愛的公主,被巫婆化為一隻豬,後來被人煮著吃了。一切都在故事裡。如果沒有愛,故事怎么會有一個幸福的結局?幸好,愛德華在他的奇妙之旅中懂得了愛與被愛,在經歷多次的流動主人後,他又回到了阿比林身邊。

一次奇妙的心靈旅程:他被丟進海里後,漁夫救起了他,他被漁夫和他的妻子愛著;也被流浪漢和他的狗愛著;接著又被一個吹口哨和已經死去的小女孩愛過。一次次的心碎,又換了一次次的被愛。愛德華學到了很多。後來,他被擺到了玩具架上,吹口哨的小男孩為了拯救他,答應了奸商的要求不再來看愛德華。“別走,愛德華想。如果你走了我會無法忍受的。”他徹底絕望了。一個和他在一起的百歲老娃娃說:“你使我很失望。如果你不打算愛或被愛,那么整個生命之途將會是無意義的。”“打開你的心扉,有人會來接你的。”愛德華的心扉再一次打開了,陽光照了進來。又見阿比林。

我想,愛德華會好好地愛著他的阿比林。他明白了失而復得愛的不易。只有經歷過,才更懂得珍惜;只有傷害過,才能長大成熟。愛德華從一個自明不凡的兔子,到了一隻發誓再也不會再犯愛的錯誤的瓷兔子了。這心理否定之否定地變化,呈螺鏇轉上升的趨勢,最終愛德華長大了!

迪卡米洛向我們傳遞的是,即使一個極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愛,學會愛而又重新得到愛。

愛是互動的,是雙向的。單方的愛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