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手指》、《鐵罐和陶罐》有感

今天我讀完了《手指》這篇課文後讓我想起了五年級學過的一篇童話故事《鐵罐和陶罐》,如果把這兩個故事放在一起理解的話,就會發現兩個共通的道理。這兩個共通的道理先不講,大家只要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

作者在《手指》這一課的開頭就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並從這句話中引出了不同手指的性格特點:大拇指吃苦耐勞、樸實;食指勤奮賣力,敢於探險而且不怕犧牲;中指目中無人又高傲;無名指、小指優美而弱小。而且在結尾處用比喻的手法寫道:“手指的全體假如能夠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也就不會有什麼強弱和美醜之分了。”寫到這裡你也許已經明白一個道理了吧!下面我用一個小故事結合一個道理來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還是和手指有關,叫做《五個小手指》。

從前有五個小手指,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並且從來沒有吵過架。不過有一天他們為了爭出誰的力氣最大吵了起來,這時在他們旁邊的一個皮球到:“你們幾個都不要爭了。你們當中誰能把我舉起來的話,誰的力氣就最大!”五個小手指互相看了一眼,商量了一下後說了聲“比就比,誰怕誰。”

首先上場的是大拇指,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也不能把皮球舉起來,只好灰溜溜的下了台,別的手指見狀紛紛嘲笑起來。第二個上場的是食指,只見他不可一世的說:“你們幾個好好看一看,我是怎么把它舉起來的。”可是他雖然用了所有的力氣也只不過是把皮球推的轉了幾圈而已,於是便一溜煙的跑了下來。其他三根手指也陸陸續續的上前去舉,可也是紛紛下場,沒有一個可以舉的起來。這時皮球又發話了:“你們為什麼不一起舉一下我呢?也許,你們一起舉就可以把我舉起來。”聽了皮球的話,五個小手指嘀咕了一下便一起走到皮球的不同位置,用力一舉。啊!皮球被他們舉起來了。這時候五個小手指明白了:只有團結才能聚集更大的力量,所以他們又重新和好了。

現在我說的這兩個道理大家一定明白了一個了吧,這個道理就是:團結就是力量。不是有一首歌就叫做《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的開頭幾句不是這么唱的嗎:“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天——這力量是地……第二個道理我也用一個小故事來講,這個小故事叫做《鹿腿和鹿角》

森林裡有隻鹿,有一天這隻鹿來到了一個池塘。在池塘邊上吃起草來,吃飽後去到池塘里喝起水裡,喝著喝著它看到了自己在水中那美麗的倒影時,情不自禁的欣賞了起來。並說:“啊!看我是多么的美麗。”接著它看到了自己的鹿角,忍不住又說:“啊,看我這一對鹿角,它們是這么的好看、漂亮。簡直像一頂王冠,世界上都找不出來第二個來。”它停了停頓又嘆息了一聲:“哎,看我這兩對腿。第一對又細又長,我還比較滿意,可這第二對,又粗又壯的,怎么能配上我這美麗的身子和漂亮的鹿角呢?”它正站在池塘里仔細的看著自己的倒影時,危險已經不知不覺的來臨了。突然一隻老虎從草叢裡跳了出來,吼了一聲向那隻還在看自己倒影的鹿撲了過來,鹿聽到吼聲後立刻撒腿奔跑了起來。跑啊跑啊,眼看就要把老虎甩掉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鹿的角被樹枝纏住了。老虎一看,原本失望的心情一下子又燃起了興奮,並以更快的速度追向鹿。被樹枝困住的鹿眼睜睜的看著老虎的飛速接近心裡害怕極了,心想:要是可以保住性命,鹿角我可以不要啊。眼看老虎離自己不足五十米時,它奮力一拉,樹枝竟被拉斷了。此刻它也不管在頭頂的斷樹枝了,撒腿就跑了起來。跑了很久後,鹿終於把那隻老虎給甩掉了。

看完這一個故事,聰明的你們,第二個道理還用我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