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讀後感800字:《最後一頭戰象》

說起世界上的哺乳動物——象,我們想到的辭彙通常是:蒲扇耳朵、短尾巴、高大有力,但有些笨拙,雖然很溫順,也很可愛,但在人們心目中卻很少感受到它們的尊嚴和情感。讀了《最後一頭戰象》以後,讓我感受到了它們對人類的情感,對戰友的思念,以及文中戰象維護自己尊嚴的態度。

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抗擊日軍侵略美麗的西雙版納,八十頭勇敢的戰象在傣族人民的帶領下,經歷了一場浴血奮戰,嘎羧成了那場戰役活下來的戰象。幾十年以來,嘎羧一直忍受著戰爭給它帶來的痛苦:脖子歪得厲害,象嘴永遠都閉不攏,前腿也沒有完全治好……,雖然又老又難看,但因為它是戰象,它是功臣,得到人們的尊敬和照顧。而在生命的最後一息,嘎羧這頭最後的戰象,帶著充滿榮譽的象鞍,走向了在翠竹掩映中的象冢。

這篇文章通過一頭戰象的故事,描繪了一頭重情義的大象,放棄種族為它設好的象冢,走進當年埋葬戰死隊友的象冢中,和當年並肩作戰的勇猛象兵們長眠在一起,體現了它對戰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通過對作者與波農丁一開始的貪婪,到最後被嘎羧的行為所感動,而放棄拿走象冢里的象牙這一過程的描寫,進一步宣揚了嘎羧細膩的情感和尊嚴,也形成了人類的貪婪和動物的純真之間鮮明的對比。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是個初冬的下午,我坐在天井裡奶奶的藤椅上,地上不時蹲著一些不怕冷的小麻雀,用手拍一拍它也不會飛走,我一邊呼出白氣,一邊在想:“弄一隻小麻雀來怎么樣?還可以當寵物養呢!”想著,想著,我以雷電般的速度抓住了一隻灰色與黃色相間的鳥兒,扒拉一下這隻小麻雀的羽毛,才不管它在我手中瘋狂地掙扎,不管怎樣,從此以後它就是我的寵物啦!把玩了一會兒,就一把把它塞進臨時的籠子裡。

夜悄悄地染黑了杭州的天空,皎潔的月光射在無人的街道上,我躺在溫暖的被窩裡,一覺睡得格外香甜。我還夢見我的鳥兒在藍天中翱翔,當我打個口哨,鳥兒就飛到我的手中,我夢見鳥兒和我成為好朋友,我夢見鳥兒唱著快樂的歌曲,我夢見……

第二天,我準時地來給小鳥送飼料,當我來到籠子前的時候,我倒吸了一口冷氣,我的小麻雀死了!我傷心極了,我問我的夥伴:“為什麼我的鳥會死呢?”他這樣回答:“因為它不忍心有這樣的下場!”

夥伴的回答讓我百思不解,雖然我也努力探尋更合理的答案,但始終沒有找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悲傷的事情被漸漸拋到了腦後,為這事流過的眼淚,也漸漸被記憶風乾了。直到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篇文章,又喚起我對那隻小麻雀的記憶,同時也明白了小鳥去世的原因。

當鳥被關進籠子裡的時候,它知道自己變成了囚徒,為了自己的尊嚴,他寧願死,也不在籠子裡生活一天;當鳥被關進籠子裡的時候,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它要為了尊嚴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金錢,失去自己的尊嚴,有的人為了名譽和地位不擇手段。對比戰象,這些人應該感到羞恥。《最後一頭戰象》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和尊嚴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