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其實並不難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從《詩經》、《楚辭》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到現代詩,無不體現著中國人民的智慧。-

中國人愛寫詩,且不說屈原以長詩《離騷》創造了文學的經典;且不說唐朝以詩言志、以詩為信、以詩為文;且不說宋朝的填詞唱詞穿街過巷,單是我們毛澤東主席的詩詞便有雄貫古今、氣吞山河之勢。也許很多人認為詩歌只是文人墨客的文字遊戲,其實不然,詩歌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詩歌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甚至乎“高不可攀”。我時常聽到有人對詩歌作這樣的評價:對寫得不好的詩歌評道“這也叫詩嗎?”;對寫得好的詩歌評道“我不懂得欣賞”。這可以看出,人們對詩歌就像對鬼神似的“敬而遠之”了。然而,寫詩真的很難嗎?-

筆者認為:詩歌只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跟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戲劇處於平等的關係。任何作品都有優劣之分,詩歌也不例外;任何學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詩歌更不例外。所以我們不能對詩歌“敬而遠之”。用平常心看待詩歌,我們就會覺得:寫詩,其實並不難。-

就像我們剛學作文的時候,看圖寫一句話、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到現在的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這是寫作要求的不斷加深,也就是循序漸進。其實,學寫詩也一樣,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么難。我們也可以依次學用一個詞語、一個短語、一句話描寫修飾某物,表達某種心境;可以從不講究押韻到不分平仄押韻,再到分平仄押韻;可以從分行到注重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可以從對字、對詞到對句……如:“上”對“下”、“紅花”對“綠柳”、“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萬里悲秋常作客”對“百年多病獨登台”……其實,任何學習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還有什麼難的呢?-

寫詩的初學者寫的詩或許漏洞百出,甚至狗屁不通,但他們寫的確實是詩,只不過詩歌的質量不高而已。就像我們剛學看圖寫話的時候,我們寫的內容同樣稚氣十足,但我們老師並沒有指責我們“這也叫文章?”-

其實,只要我們擺正心態,揭開詩歌神秘的面紗,不理會別人的評頭論足,寫自己的詩,寫自己心中的詩,那么寫詩,真的就不難了。-

讀者也是如此,收起那些“這也叫詩”,“我不懂得欣賞”的消極評價,用客觀的態度看待詩歌,用客觀的態度看待寫詩之人,讓寫詩的初學者覺得:寫詩,其實真的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