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規矩”

規矩是人為所規定的,我們隨時都可以修改。

規矩就是一定的標準、準則或習慣。當然規矩有好的與壞的,所以我們應當遵守好的,破除損人利己的。

清朝期間,清政府實行了“閉關鎖國、海禁”等措施,正是由於那一項項規矩導致一個旺盛的大中國就此落寞下去了,使得列強不斷來侵略我國,無能的清政府簽下了一份有一份的不平等條約,導致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被逼無奈的人們只好奮起反抗消滅了清政府,建立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倘若人民始終不知反抗,或許我們中國早已被列強瓜分完畢,不復存在了,正是因為我們敢於反抗、創新的精神才是中國走向了富強。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可不這么認為。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這膾炙人口的故事,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在戰場上一點都不遜於男兵,功績赫赫成為了一代女梟雄。從而打破了女子不可從軍的規矩。假使木蘭並未替父從軍,木蘭福也許就會戰死沙場,而木蘭或許就鬱鬱而終了,那我們也就根本不會知曉花木蘭是何等人物,正是由於木蘭那敢於打破規矩作為,讓我看到了女子的本色。

古有花木蘭、岳雲,邱少雲等敢於推陳出新,當然我們現代人也人才輩出。

身材不高卻知識淵博的鄧小平爺爺,他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方針。讓我們中國有一個不同的政治制度從而使回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有了更適合發展的空間,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除此之外。還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少數民族得以與我們一起平等互利、和平友愛的生活在一起。誰說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有市場呢?我國就有,因為我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一項又一項都是鄧小平爺爺所提出的,它打破了條條規矩,卻為人民的生活都帶來了福利,所以人們都愛帶他。這足以說明我們用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創造出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心中的方圓,而不需要用規矩來描繪。

規矩是虛無的,我們的思想才是真實的,我們只有用腦和心才可以創造出華實的未來。這就是我們自己的規矩。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題記

嘗有人不解《周易》何意而問易玄。易玄概而括之曰:“周者,圓周也,無規矩不成方圓也,乃規律之要義;易者,變易也,變化也,上日下月,日月交替,陰陽之道也。周易周易,斯乃規律變化之謂也。

規矩者,方圓之器也,矩以制方,規以制圓,依規矩而方圓乃成。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以遺後工也”,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佳句,意思是說比如就象巧錘自己製作畫圓和方形的工具留給後人才使後來的工匠們知道圓應該怎么畫,方形該怎么做。古人也把它叫做規矩繩墨,國不可一日無法,家不可一日無規,校不可一日無紀。

青少年時期,有大家都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自由,的同學認為:“多了約束便沒了個性,一味地遵規守紀,一味地聽老師的話,就像條條可憐蟲一樣作繭自縛,最終只會抑鬱而死。我們需要展現自我的風采,展現自我的才華,展現自我的見解。我們不是蒸籠里的包子,更加不是飯碗裡的米粒,我們形如空氣中漂浮著的微小顆粒,在有限的空間裡追求無限的發展。

我們現在身為一名高中生,就算再叛逆,再另類,再想打破學校制定的校規校紀,也不過只是一種幻想,因為沒有人能給予我們改變的權利。

我們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創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倘若一個人安於平庸,甘於落後,畫地為牢而不自知,那么他將失去向上的動力,失去開創美好明天的創造力,等待他的結果只有淘汰。如果一味循規蹈矩而不敢創新,怎么會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牛頓的經典力學。

從學校角度來講,紀律是為了維護學校利益並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學生遵守的規章、條文。早上去學校,如果遲到了,進教室前要喊:報告。徵得老師同意後才進去。上課期間,口渴了想喝水,最好等到下課。課間休息十分鐘,這樣有利於學生身體健康,讓學生舒活舒活筋骨,清醒清醒頭腦這些合理的行為規範,學生有遵守的必要。有的同學穿奇裝異服,留怪異髮型,亂丟垃圾,,自習課說話,遲到、曠課、遛出校外上網咖、校外群毆,未經允許,擅自出入校園。這些違規亂紀的現象輕則會使同學們成績下降,重則會使人誤入歧途。如果學校沒有校規,時間長了,學生會形成自由散漫的懷習慣,自己肩負的責任感也會逐漸減弱。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紀律能夠創造集體的美。”只有按照規定來做,才擁有和諧的集體。

女大十八變,這是人知常理,我也不例外。作為一名高中學生,面對著一門門的功課,一堆堆的作業,真是煩惱透頂,自己也覺得判若兩人。

有時冷靜,我也會想,再變也不能沒有規矩。於是我必須要了解“規矩”一詞的意思。據《現代漢語》中的解釋有兩個義項,其一,指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如老規矩,立規矩,守規矩,按規矩辦事啦;其二,是指(行為)端正老實;合乎標準或常理,如規矩人,字寫得規矩,等等。由此,我想到了學生在學校的規矩就是遵守學校制訂的一些規章制度。

規矩是必須要的,但我卻作了大膽的假設,並不應全盤接受。

因為規矩不一定都是好的,即使是有一些是好的,還有一個時代問題。也就是說今天認為是對的,明天就不一定認為對。社會是發展的,觀念也是隨時代的發展變化的。比如過去不主張學生上網,看電視,閱讀課外書籍,認為那是學生分外的事情。現在學校還開設了微機課,又說多看電視書籍有利於寫作和交際水平的提高,不願看書的學生才是不好的學生。

至於壞規矩,猶如一棵棵毒草。它會抑制一個人成長,我們必須摒棄它。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青少年最應“敢為天下為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無論學什麼做什麼沒有規矩是不行的。這是多少年來形成的普遍認識。但這句古話不適應當今青少年的教育,規矩說的都是用來磨練技術。練技術是需要技術標準的,技術的級別是通過練功取得的。如體育。而青少年的作文卻無技術可練,可指導的地方也只是在認識上、審美上。相反,寫作忌的就是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如果同學們的作文都象流水生產線上的鋼精鍋,個個是一個模樣,那可就慘了。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有個性的作品才是美的。藝術貴在與別人不一樣。既然青少年的作文沒有統一的標準,哪裡還有什麼規矩呢?

有些家長要求老師嚴厲管教,這種願望固然是好的。可是自己整天忙著賺錢,甚至還耽誤子女的課程。還有不跟老師請假卻帶著子女去喝酒什麼的,這不是破了學校的規矩了嗎?

人人都說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更新知識觀念,但遇到問題具體操作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最近我在家裡被說成一個不聽話的女孩,要么看電視,要么看些輔導書,難得象國中那樣規規矩矩地寫作業。我看得多,寫得少,常被爸媽說成是走馬觀花,越看越嘰咋。

我喜歡自己沒有大人眼中的規矩。更不想做一個父母眼中百依百順的女兒。也希望老師和父母理解我沒有規矩的執著。

規矩,是約定俗成的。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校風,創建一個和諧氣氛。

軍隊需要嚴明的紀律,它方有戰鬥力;社會需要合理的道德行為規矩,它才能正常運轉。規矩,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風雪卷襲中國時,中國人不能沒有了規矩!你想想,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如果沒有規矩,豈不亂套?一個軍隊,如果不按規矩去行事,那還不如一盤散沙,更談何戰鬥力?當社會沒有了規矩,我們怎樣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世界盃吹響了號角,整個世界都已經為之沸騰。2024年的法國與義大利的巔峰之戰實在是振奮人心,但是結果又是出乎人意料的、、、、、、當齊達內用他的光頭頂入第一個球時,全場都在為他歡呼起來了,此時,他就是英雄。10分鐘後,法國隊又進了一球。全場的法國隊球迷都在歡呼,歡呼!

但是就在這時,齊達內的“名牌光頭”撞向了義大利的一名球員,大家呆住了,全場也靜了下來。裁判出示了紅牌,判齊達內故意撞人。齊達內低著頭,他知道紅牌意示著什麼。他離開了足球場。法國隊也因為齊達內的離開,全場士氣受到打擊,最終無緣大力神杯。事後,我們知道齊達內之所以故意撞人,是因為對方用粗言穢語在罵他。但是紅牌已出,這是世界盃的規矩,齊達內故意撞人,必須下場。

規矩,它不會對任何人做出讓步;規矩,它不需要因為個人的改變而改變;規矩,它不會因為風吹而動搖。

規矩,之成方圓,為之規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規矩是人民民主專政。一個國家,一個大國,如果沒有規矩,何以在世界立足?人民需要在情況下享受權利,否則違法!當小偷把家裡洗劫一空,我們會將他們繩之以法;當外國無視規矩侵略我們國家時,我們會拿起武器作鬥爭。

這也是規矩,或者可以說是遊戲規則。我們需要遵循遊戲規矩,不然就會“gameover”。

但是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守規矩了。在十字路口,他們為了自己的時間不顧一切沖紅燈,造成了事故的頻繁發生;在商業戰場上,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造成環境污染,“血流成河”……

我們需要懂得規矩,遵循規矩。規矩是社會生活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之成方圓,為之規矩。

世上有一道多解的文字方程式。至今尚未有唯一公認解。它要求綜合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來求解。這道方程式是:“規矩=?”

看到這個題目,就冥思苦想,絞盡腦汁琢磨半天竟毫無收穫。無意間看到外公的遺像,腦子裡突然冒出了外公的“規矩論”。

答案一:規矩=原則

“規,圓也;矩,方也。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規矩就是原則。”外公運用他獨特的方式,挺著將軍肚發表了他的“規矩論”。話音未落,笑聲未止,“叮叮……”來客人了,門縫鑽進一副眼鏡,還捧著一個牛皮信封,點頭彎腰地說:“陳老啊,幫個忙。小活,給把把關……”“得得得,又是你們。”外公撇撇嘴:“不是說了嘛,上頭不允許底下私自批,你們不是讓我這個老革命違反原則嘛,臨了晚節不保,這事說破天也不成!”又是一陣懇求,皆被一句句回絕,最後外公呼哧帶喘的送走“瘟神”搖搖頭,“哎,真沒規矩!”

已經過逝的外公的“現身說法”詮釋了老一輩人心中的“規矩”――有理有力的原則。

可是,“真理”不只一個呀?十年寒窗讓我學會思考問題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尋求老爸的幫助去也。

答案二:規矩=習慣

“生活里哪來那么多的文縐縐?規就是習,矩就是慣。習以為常,慣之以行,規矩就是習慣!”老爸一邊掃描我的房間,一邊給我傳授他的“規矩經”。我正聽得起勁,老爸卻瞄上我的“亂窩”:“我說,大星期天的你怎么連屋子都不收拾,哪像個女孩子家,真沒規矩,快快!”老爸一揮手我立刻變成了快速清潔員,待到房間收拾整齊後,他的臉上才溢出了滿意之色。接著拍拍腦瓜:“剛才我說到哪裡了?”……“大人說話哪有小孩之插嘴的份兒,真是臭習慣,去去,沒規矩。”

爸爸的“胡亂教育”揭開了家長那“至上”“專制”的權利――養成好習慣。

剛要收筆,又來了一個“解題高手”。

答案三:規矩=束縛

“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堆各種各樣的形狀,三角、方塊,排著隊進了學校,而出來的全是一個溜溜圓,這叫‘規矩效應!’”老姐正捧著高三物理髮牢騷:老姐最愛每年學校的運動會,那可是她的舞台。可今年她高三,班主任給她一句話:“這可是學校的規矩,不許參加!”……“你說說!”……“啪”老姐扔掉書:“這就是束縛!什麼規矩,摧殘人的!”無賴中,屋裡多了一絲“規矩”的愁雲。

老姐的“滿腹怨氣”敲響了社會的警鐘――束縛全面發展。

慌亂後,又有許多人送上了此題的答卷。思路多多,答案多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因為按規矩,我的趕快去做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