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初三話題作文

篇一:

古人云: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誠信是一個人的優良品德,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我認為誠信的人不是秀出來的,而應該是每個人的本能的、自發的行為。片中張叔幫人買彩票中了巨獎,依然將巨額獎金返還,體現了張叔信守諾言的為人之道。作為一名在校學生,我們又能怎樣做到誠信呢?

當步入初二,學校允許學生可以帶手機到學校,並在開學之初,讓家長和學生簽訂手機使用申請,當時,有些家長不了解女生寢室沒有電話這個情況,選擇不讓學生帶手機到校。可是,過了沒多久,有部分當初選擇不帶手機到校的學生,也悄悄的把手機帶到學校,我覺得,當初保證了不帶手機帶到學校的,就不應該再帶來,或者應該重新向老師申請後再帶到學校使用,並按照學校的規定不能在教學區使用手機。

還有老師在考試前時常叮囑的考場紀律,可有些同學為了分數的好看,時常違反,要知道,這次你抄到了,成績是提高了,可這些題並沒有映在你的腦中,還丟掉了你的一張誠信名片,考題不會,可以再學,而誠信丟掉了,就再也彌補不回來了。而給別人抄的同學,你是助長了這種不誠信的行為。

我曾有丟三落四的毛病,從中預到初一,丟了兩塊手錶了,每次我都興沖沖跑到學生處,希望能有好心的同學撿到後交到那裡,可我沒有一次在學生處找到它們。現在,作為生活幹部的幹事,看著自己管理的失物招領處的拾金不昧登記本上,同學們登記上交的撿到的物品多了起來,當看到有同學在失物招領處找到了自己丟失的物品,不禁為同學們良好的品德感到高興;當看到有同學沒有在失物招領處找到了自己丟失的物品,帶著失望離去時,也為那些撿到物品沒有上交的同學感到惋惜,一張張誠信名片就這樣丟失了。

誠信象土,為無數的人們提供了養分;誠信象水,滋潤著小樹舒展枝葉,當我們做到生活中的小誠信,才能做到像影片中的大誠信。

篇二:

古語有云:“人無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些言語時刻在提醒著我們,做人務必要誠信,讓世界綻放出誠信之花。

誠信,是光明磊落,是為人之原則。

司馬光便很注重誠信,他一生忠實不欺,以仁厚誠信為榮。一日,他讓老僕呂直賣掉自己騎過多年的老馬,並叮囑道:“這馬毛色純正,性情溫順,力氣很大,可夏季有肺病,請買主一定注意。”呂直笑道:“難道有賣瓜的說瓜苦的嗎?咱賣馬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告訴給人家?”司馬光光搖搖頭,道:“一匹馬賣錢多少事小,壞了人的名聲事大。為人必須誠實守信,這才是最重要的,是做人之道。”這便是司馬光,以誠信為做人的原則,嚴於律己,堅守誠信,最終,著成了《資治通鑑》,而名垂青史,使得他的誠信也廣為人知。

誠信,是希望之花,是成功的源泉。

想必大家都聽過“立木為信”的故事吧,商鞅未推行變法,在南門立下一塊木牌,書曰:“若有人將木牌移至城門處,賞銀五十兩。”而此時官員在布衣百姓眼裡信譽極低,無人敢試,商鞅見狀,改曰:“賞銀黃金五十兩。”此時,終於有膽大的人站出來,將木牌搬至城門處,結果商鞅講了誠信,給了賞銀,也得了民心,我想,古時商鞅變法之所以得以實施並取得成功,定是因為他堅守了誠信。

誠信,是直言不諱,是不朽的英雄。

項羽是講著誠信的,楚強漢弱之時,誅殺劉邦之機何止千萬,“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對著劉邦,他如此直言,後曹無傷被誅,還有誰敢棄漢而助楚?擺下鴻門之宴,卻未動劉邦分毫,項羽無疑於劉邦,卻不知劉邦暗度陳倉,最終項羽被逼於烏江,成了“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之勢,最終項羽自刎於烏江,掩了一世之豪氣,他失了國家,然而,卻贏得了英雄的稱號,他不朽,以他的誠信勝了劉邦,使得後人誦你,亘古未變。

誠信,是深埋於地的清釀,幽香而醇厚;誠信,是千古詠頌的詩詞,悠遠而經典;誠信,是生命綻放的讚歌,靜謐而招搖。

我們在古事之中徜徉,學得了誠信,而如今,我們不能只是空談誠信,而是堅守誠信,讓誠信之花在世界傲然綻放。

為著綻開的誠信之花,我們打開心扉,堅守誠信,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