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規則就是守住社會底線

作為校園運動會,學校舉辦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這一組比賽者貌似合作的方式其實是投機規則的紕漏之處,通過這樣的取巧輕鬆地達到各自的目的,但這種合作的代價就是,遵守規則的其他參賽者有一半被激烈地淘汰,不遵守規則者卻不費吹灰之力而共同通過。這樣就使得比賽失去了競爭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一種典型的劣幣驅走良幣的做法。

如果這樣的行動還能被認可甚至被稱讚的話,我們的所有運動會就都不用比賽了,大家一團和氣的各自表演一番,人人都是贏家,所有參賽者都是第一名,我們再也不需要強悍的體質,不需要激烈的拼搏精神。就如網上的笑話說華山論劍:“點到”為止。於是組織者一點名,大家一喊“到”,比賽就結束了……這樣一來,我們的比賽還有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規則不僅僅是判定一場活動最終結果的最重要標準,它的存在還有另一重價值,那便是,為了公平起見,也為以後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要防止破壞規則情況出現。

和體育競技規則一樣,我們的社會有各種各樣的規則,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說,規則無所謂公平,而只是一種秩序。就像交通規則一樣,世界上有“靠左行駛”和“靠右行駛”兩種規則,那種規則更合適?其實只要習慣了兩者就都一樣。大家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在馬路上,大家都各自按照各自認為合適的方式行進,那豈不要交通事故頻發?

規則的制定是為了有序,以便有更高的效率,從這個意義上說,規則雖然不一定就是公平,但規則制定出來之後,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參與這樣的遊戲或者活動,任何人都沒有權力破壞規則,否則這樣的遊戲或者活動就沒有辦法繼續玩下去。面對規則,我們必須堅守,而不能隨意破壞,否則這個世界將亂成一鍋粥。

而且我們說,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公平的規則。當發現規則不公平時我們可以提意見,可以提建議,甚至動用各種力量,通過各種方法來修改規則,但規則沒有被修改之前,我們還是必須要遵守規則,這也是一個社會得以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

守住規則其實就是守住我們基本的社會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