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回報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舂泥更護花。”這是花兒對根的報答方式。“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是動物們的回報養育之恩的方式。然而我們將如何回報對自己幫助的人呢?

縱觀我國數千年文化歷程,報答的浪花無時無刻不在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來。古有諸葛亮心存報答之心,為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殫精竭慮為蜀國興復漢室的大業奔波勞碌,直到病死五丈原,其報恩之心為世人所讚嘆。今有周恩來總理懷恩天下,任勞任怨,為中華崛起大業而奮鬥一生,其懷恩報恩之情為國人所欽佩。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父母給我們以生命,又歷盡艱辛養育我們,給我們以呵護和溫暖,使我們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當然應該去報膂。人從牙牙學語到知禮明節,這其中任何一步也離不開老師的教誨。是老師汗灑講台,廢寢忘食的艱辛教導培育了我們。師恩之重可從一句古語看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應該去報答。歷史先人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成為我們思想和精神發展的沃土,我們應該報答。革命前輩浴血奮戰,創建了我們的共和國,我們應該報答。

然而有些人不懂得報答。歌手叢飛無私資助貧困學生的事跡,讓人感動不已。可是,這樣一則報導讓我震驚了:叢飛因為病情嚴重,生活十分困難,而一些曾經受過資助的學生卻還向他索要生活費。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年來,叢飛的付出是應該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成了空話,這樣一味地索取,這樣不知感恩,多么可悲,多么讓人痛心。

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是回報;一杯濃茶,一片溫暖是回報;一份寬慰,一次心跳是回報……其實,回報很簡單,只要用心,回報輕而易舉就能做到。所以,再不可吝嗇一次小小的回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