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危機的三個“為什麼”

這些年,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情如火,而我們自己的母語——漢語卻躲在“被愛遺忘的角落”里瑟瑟發抖。許多大學畢業生,被指責為“英語六級,漢語初級”,“能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卻寫不出像樣的中文”。國人的漢語學習現狀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危機!

當前,“重英輕漢”現象或漢語危機有三個“為什麼”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是為什麼會出現“重英輕漢”現象?主要根源在於國家巨觀政策的導向出了問題。在我們這個以漢語為母語的國度里,一個人從國小到大學,唯一始終必修必考的課程卻是英語。能不能拿到學位證,取決於英語四級證書;能不能讀中文系研究生,取決於你的英語水平;能不能評上職稱,英語也是重要門檻。國家政策的指揮棒壓制了國人學習漢語的興趣乃至於時間空間。其次是應試教育的功利性把漢語學習擠兌掉了。漢語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與其花很多時間精力在語文學習上面,還不如用在其他學科上,不僅見效快,更有利於應試。更有甚者,一些學校領導和部分老師,雖然明白語文學科的學習規律,但為了應試也紛紛把籌碼壓在了語文以外的學科上。

二是為什麼要重視漢語學習?重視漢語學習,是傳承文明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奇妙、科學的漢語文化孕育了中國人的智慧,鑄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詩人余光中曾說:“中文是真正的中國文化之長城。”無論時代怎樣改變,漢語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而作為後來者,我們更應該致力於文化的延續和弘揚,不能在各種衝擊面前喪失漢語文化的自尊、自重與自覺。重視漢語學習,也是改變現實的需要。網際網路時代,數千年發展積澱的漢語傳承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網路時代“火星文”“腦殘體”的肆虐,“喜大普奔”之類“成語”的脫口而出,其對漢語的破壞情況讓人擔憂。最令人不安的是,在這種狂熱中,語言所承載的文化的迷失——年青一代被席捲而來的“麥當勞文化”所包圍,傳統的禮俗、記憶乃至情感紛紛被淡忘在來勢洶洶的洋節里。長此以往,我們的文化根基必然有遭受侵蝕的危險。

三是為什麼很多國人不喜歡學習漢語?當今很多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卻忽視了漢語學習,除了有“外語是求職謀生手段”的心理之外,我們也要反過來思考,我們的漢語學習為什麼不能吸引學習者的興趣呢?學生從小不愛學語文,卻熱衷於英語學習,這跟我們的教育內容本身不無關係。比如語文教育內容單調,內涵過於沉重;或過多地考慮思想內容,卻忽視了人文情感;或課文十幾年不變,缺乏時代感。當然也有教學方法和考查手段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都讓學生感到漢語學習負擔沉重而無趣,自然也就無從感受漢語的魅力與美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