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我也曾想穿一件舊色卻華麗的旗袍,昂著高貴的頭,漫步在林間小徑上,拾起草叢間掉落的一隻香囊,細細回顧民國那段動盪卻又唯美的傳說。

舊上海確乎是動亂的年代,而在這紛亂之間卻有一種極致的美深深扎入我的心裡,旗袍在那是開始風靡。

起初對於旗袍的認識是從電視影片上女主演的服裝所了解的,當時只是單純地被這種璀璨的美所吸引,那穿著旗袍的女子行走於芳菲流年之中,就像朵朵盛開到極致的罌粟花,風姿綽約,好似有一雙手能緊緊抓住你的心。《傾城之戀》中白流蘇那高傲的氣質總能從那一身考究的旗袍間展露無遺。《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又讓我領悟了旗袍的另外一種風韻,成熟典雅,而絕非單純的妖艷,穿上旗袍的張曼玉是有自我的,她穿出了旗袍的哀怨,也展現了它的端莊。

張愛玲在浮華絢爛的上海灘也曾寫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這樣深刻的感悟,有人說她素來喜愛描寫服飾,其間對於旗袍的描寫更是濃墨重彩,在她筆下流瀉的美麗引人無限遐想。《半生緣》中的曼楨有一件淺粉色的旗袍,袖口壓著一道極窄的黑白辮子花邊,而曼璐出場時穿的是蘋果綠的一件長旗袍,見世鈞時則是一件黑色的長旗袍,袍叉里露出水鑽鑲邊的黑綢長褲。姐妹兩人不同的姿容也能從中窺得幾分。

宋美齡對於旗袍也達到了近乎痴迷的喜愛。在重慶時她有一個超大型的衣櫃,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旗袍全部標號入內,便於隨時取用。像阮玲玉、林徽因、陸小曼這些民國的傳奇女子,又有誰的衣櫃裡沒有幾件素雅或是華貴的旗袍呢?

旗袍的妖嬈似一朵開得極盛的牡丹,傾國傾城;它的溫婉則如出水芙蓉,清新素雅。愛穿旗袍的女子應該大都揣著深深淺淺的心事,走在斑駁的石巷之中,撐一把油紙傘,像極了戴望舒《雨巷》中的如丁香般的姑娘。葉傾城也曾這樣詮釋過旗袍:“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艷如一闋花間詞。”

旗袍,永遠如夢如幻在東方女子心間。所以愛穿旗袍的女子是極具東方神韻的。青奧會上國母彭麗媛選擇了一款中國風的藍色旗袍,穩重端莊盡顯東方神韻,細節處的刺繡印花精緻細膩,也打破了藍色冷靜嚴肅的特點,格外優雅動人。在眾多的場合,國母的都選擇了能體現出對於傳統服飾文化自信的旗袍,這是所著任何一新潮服飾都無法比擬的,旗袍文化也成為了穿越歷史長河愈發珍惜的瑰寶,諸多名伶對它的喜愛,這正是旗袍價值的體現。

可現如今,又有多少人喜歡或是願意穿上一件旗袍優雅地出門?

走在人群川流不息的大街上,若遇見穿旗袍的女子,總忍不住多看幾眼,即使她姿色平平,被旗袍所賦予的光輝一籠罩,卻也顯得氣質出眾。想必她也懷揣著密密麻麻的心事希望在人群熙嚷中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吧!

誰的心中沒有一段小小的旗袍情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