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溫州

諸位,不知爾等可曾聞如此一地——那裡背倚青山,坐擁眾丘,暖風悉護,海水相托。那裡的人們勤勞聰明,以“地不宜桑而織絲工,不宜粟麥而糠稻足,不產漆而器用工致”的智慧,創下豐富多彩的文明。想來爾等已然知曉,此地,乃吾之鄉——溫州。是時,請允許在下以鄉人身份向諸位隆重薦上家鄉溫州。

一、百工薈萃

家鄉的民間工藝歷史悠久,且種類繁多、異彩紛呈。尤是那形式多樣、工藝考究、經久不腐的漆器黃楊,更為光彩奪目。余曾一睹其真容,大為驚羨——世間難有如此事物!還有那精巧纖美的甌繡、細膩堅韌的甌塑、玲瓏剔透的剪紙……延綿數載,蘊含著溫州人民無與倫比的古樸風情,百工薈萃……

二、古調散香

諸位,接下來在下說的話或許不好聽,如有得罪請見諒,那便是——任汝等知曉天下奇聞異事,卻定然聞所未聞生於北宋末年的南戲。自隋唐以來,鄉間便有“尚歌舞”、“敬鬼樂神”之風俗,後於唐宋時期形成雜劇。南戲細膩委婉、情意纏綿、綿密柔麗,聽入人耳,只覺身臨其境,別有一般滋味。此外還有四大聲腔婉轉悠然、別具風味;民間小曲柔和活潑、短小生動……曲曲唱動人心,聲聲歡快亮麗,伴吾等溫州人千年不變,古調散香……

三、文韻流長

誰人不知溫州自古文風鼎盛,名家輩出,其文學獨具特色,以文人群體享譽全國。諸位可曉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否?他聆聽池塘水聲,眺望山光草色,思如泉湧;他登上孤域,望波光粼粼,鷗鳥翻飛,水天一色,筆若游龍;他游遍永嘉,走南闖北,寄情山水,情似水瀉。餘外,還有永嘉四靈絕超才華也是光芒四射。輕吟四人詩歌,不知不覺間仿佛進入那江南水鄉風光無限的美好之中。似乎,坐上一葉扁舟,嘆看山色江畔四五人家,於朦朧早晨,曉光侵潤月色……如此一品,倒真有“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之意境呢!眾位以為如何?自然,那巾幗不讓鬚眉被譽為“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的琦君,更是在溫州不短的歷史上刻下難以磨滅的一筆。此來,果是文韻流長啊!

四、民風永存

話至此處,諸位定是感嘆溫州人幸福否?汝等殊不知做溫州人最大之幸,乃其民風民俗。各位試想一下,倘使汝等生活於一偏遠小鎮,有溫馨家庭,嚴父慈母,清風麗草,是否自在如雲?鎮中無人不識,路遇便是寒暄,處處透盡溫暖,是否舒暢如水?有人言,此必是一時之風,不然,便是空想而已。但在下卻反——此實是民風永存!汝等尚未觀溫州過節之歡樂祥和、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備齊珍饈美味,款待遠來親友,廟宇中人山人海,人人憧憬美好未來,其樂融融!

各位,關於家鄉溫州,在下所知並未道盡。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