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的足跡

心若蓮花亦傾城。

仿佛是時光封塵的日記再度展開,仿佛是名家大師的畫作再度呈現,仿佛是千百年前的步搖再次窸窣作響……不論是日記上的蠅頭小楷,不論是畫作上的細筆勾勒;不論是步搖上的的金線屢絲,都叫人驚嘆著一個叫林徽因的女子。

我合上書本,就好像一場盛宴謝了幕。心中不斷念叨著她的名字,那一顰一動,一言一語,都讓我找到了可以追尋的東西。

我貪戀她的文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唱動了多少人的心。於是,我發了瘋似的搜羅的書籍,企圖把它們都灌進我的腦海里,日夜不停,覺得只要看下這書就會如徽因一般有文采。至不濟也會如香菱一般“不會作詩,也至少是個詩翁了。”那些與書為伴的日子裡,《名人傳》里貝多芬的不羈,米開朗基羅的追求,托爾斯泰的堅定如不朽的雕像佇立在我的心中不倒;《紅樓夢》中晴雯的真性情,黛玉的孤傲,寶釵的溫雅……如一幅幅仕女圖懸掛於心……待看完這些書後,滿心歡喜的提筆,但手指僵硬,連寫出的文字也喑啞歌不成調子。我放棄了,明白徽因的才華想必也非一日之寒。但追尋她的才情時,總算也得了個“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以來炫一炫。畢竟,她十幾歲便遊歷歐洲各國的經歷也怕是常人難有的。

我羨慕她的生命。出生於世代名門,即便是女兒身也得長輩器重。更有梁啓超這樣的公公,更有梁思成這樣的丈夫。當月光如年老的海盜退守磚牆的角落時,有徐志摩的掛記;戰火紛飛,顛沛流離時有金岳霖的照料。這些都是人們提到林徽因時所會想到的。我知道,徽因是徽因,會為了不重他人“徽音”之名而改。我也是我,我追尋著她那份堅守自我。我有疼愛我的父母,和睦的家庭,有互相分享的摯友,有盡職教育的老師,即使生活平淡,卻遠離戰火。我追尋她的“自我”。不會為了什麼而隨意改變。

我敬重她的恬靜。一點也不奇怪,她的恬靜的確讓人敬重。賽珍珠說她從一位河邊捶洗衣物的老婦人身上找到了法國,我說我從恬靜的林徽因身上找到了民國巾幗。民國軍閥混亂,抗戰之勢愈演愈烈。林徽因沒有如其他深宅大院裡的婦人女子一般哭喊,她鎮定的將重要的考察資料存入銀行的保險庫,義無反顧地同丈夫奔波於槍林彈雨里……我敬重她,在紛擾里為他人開出一片安靜之地,我反省自己的任性胡鬧,安靜下來,淡然處之。即使我現在還不夠那份“恬靜”,但我已有了邁向成功的訣竅,不驕傲,不氣餒,坦然。我追尋她的氣魄,她將帶我走向成功。

我追尋著林徽因的腳步,向前邁進。但我不會踏在她已經踩出的腳印里,我在一旁開出自己的路,方向一致,卻不盡相同。我相信,這足跡會帶我走向成功的地方。那裡天空湛藍,偶爾有海鷗掠過,日出之時,仿佛冰與火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