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紅的國旗格外紅

“鮮紅的國旗格外紅。”如血一般,更如朝陽一般,紅得奪目,紅得輝煌;是豐碑,更是希望。

——題記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北京天安門前,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十點鐘正式開始。電視機前,年過杖朝的爺爺正襟危坐,聚神凝聽,仿佛他在現場接受這神聖的洗禮。他花白的眉毛靜靜垂在眉弓,嘴角輕輕上揚,不時露出滿意的微笑。出生在戰爭年代的老人家,對過去有著深厚的記憶和情感。望著他蒼老而深邃的雙眼,我的心百感交集,突然明白,爺爺正是這個時代的嘉賓……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晚風驟停,悶不透風,星火隱忍,寒星顫動,預兆著——

一聲槍響,打響了盧溝橋之役的號角,戰士們掄起大刀,沖!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後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

槍炮聲、吶喊聲,震天動地,黑雲布滿整個天空,群星急墜,戰士幾乎全部戰死橋頭,血染盧溝橋。

一聲槍響,打響了全國性抗日的號角,人民們熱血沸騰,沖!

中國工農紅軍摘下五星八角帽,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何?“民族空前危機,只為抗日!”南洋華僑放棄了他鄉的安穩生活,回到了動盪不安的大陸,為何?“我們選擇回國,就是要跟日本鬼子拼,隨時準備死!”農民青年扔下了手中的鋤頭,換上軍裝,拿起槍桿,衝上前線,為何?“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民族存亡的關頭,不只是“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悲嘆,還有那“救國重任萬眾擔,勢急不容緩,國恥血債血來還!”的豪言壯語。中華巨龍沉睡已久,此刻早已甦醒。神龍擺尾掃法西斯之侵略,飛龍乘雲壯中華之雄風。拋頭顱、灑熱血,以血薦軒轅:趙登禹拼白刃偷襲日軍,壯烈以死殉國;劉胡蘭面對酷刑堅貞不屈,慷慨走向刑場;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縱身跳入深淵;東北抗日聯隊八名女兵血戰到底,挽手沉入江中……平型關大捷、台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無數烈士用鮮血染紅沙場,在死亡邊緣堅守那份職責,為勝利、為人民、為和平而犧牲。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世界反法西斯勝利。

舉國歡騰,舉世歡騰,法西斯的醜惡面具,從此在世間被撕得粉碎。和平女神降臨,撒下鮮花去撫慰這世界的創傷。

七十年後的今天,在天安門前,我們再一次慶祝這勝利的日子。柏油路、氣球、白鴿,天空一碧如洗,紅日溫暖大地;一列列整齊的戰隊,裝備精良的裝甲車,戰鬥力強大的殲擊機;同時,還有沸騰的人群揮舞著雙手,老人爬滿皺紋的臉上流下了熱淚。一切的一切都變成了一幅繁榮昌盛的畫卷。

“不同了!”爺爺感慨著,似喝了點小酒,面色紅潤而洋溢著幸福,臉上笑成了一朵菊花。不同了,中國的核子彈爆炸成功;不同了,神舟飛船飛上太空;不同了,亞投行取得了輝煌業績。

時代在發展,中國在復興,支持這些且不變的唯有精神。七十年來,抗戰英雄的精神依然活在每個炎黃子孫心中。他們雖然倒下了,卻沒有死去,如落葉歸根,安眠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滋潤著國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有祖國東北的粗獷,華北的剛強,南方的柔情,西北的寬廣。陽光耀眼無比,烈士的血匯成一覽宏圖,容不得半點敵人的骯髒;烈士的血是那樣的鮮紅熾熱,染紅了中華民族共和國的國旗。那紅旗不只是一座標誌著百年滄桑的豐碑,更是標誌著民族勝利的一輪朝陽,在神州大地上冉冉升起,鼓舞著振興的步伐,引領著新中國前進的方向。

因此,我們更應珍惜現在的和平,努力拚搏、艱苦卓越,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為世界之和平而奮鬥,讓戰爭的陰霾消散在天際,永遠只成為一段歷史。

直播中,主持人康輝說道:“鮮紅的國旗格外紅。”是啊,如血一般,更如朝陽一般,紅得奪目,紅得輝煌;是豐碑,更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