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出我的夢

紅裳粉飾,演繹一曲驚鴻;桃雨飄搖,傾倒一世煙雨;小樓簾櫳,唱盡前生今世。曬出我的最愛——《紅樓夢》

平平仄仄的石板路曲徑通幽,細碎的雨水染紅房上的鯉吻,悠悠小亭,潺潺水聲,遙遙歌語,紅粉佳人。煙雨朦朧了一幢紅樓,呈現了一種悲愛,清晰了一段歷史——紅樓用一種奇特的筆觸,描繪了金陵十二釵的悲劇人生。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似乎一切美都無法描繪本真,《紅樓夢》指出了女性角色的悲哀,如近代的“狂人”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平等,它稱十二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說到底,是反映了那時女性的可悲可敬,是那縹緲的“千紅一窟”“萬艷同杯”是的,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此時,無論哀愁,只執一杯清茶,讓這歷史的蕭蕭回音在茗香中瀰漫。

輕誦《葬花吟》走在斜陽小徑,任憑綠蔭斑駁了眼前一紙文字,碎金路上似乎出現這樣一個女子,身姿修長,眉眼如畫。執傘而立,身後打下一圈光的漣漪,青山遠黛間,是硃砂點不出的愁緒。黛玉妹妹,這邊是陽光,你為何關上自己的心房?垂首輕嘆,不過是有走不完的心事罷了。再無言,紅樓又何嘗不為黛玉的經歷感慨?賈府中的事事小心,夜夜哀愁,終是等不起時光的喟嘆,青春耗不起一顆善感的心。後來黛玉死去,帶著一絲暖溫的陽光,帶著一世傾城——是“獨把花鋤空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也終是花開易見落難尋。

猶記得櫻花飄逸的季節,枝幹渲吐著芬芳,無論是否有人殤賞,她依舊慷慨地織出羅衾,溢出甜香。再縱觀紅樓,無數人命運的桎梏,透徹歷史的不堪,賈府的榮耀與沒落,似一條線,牽動著歷史的浮沉。最終歸去,人無賞景,落英繽紛中的美與愁,只剩空氣中濃郁的花香,遠歌“一朝春去容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地的櫻花,散盡紅色夢幻。

執書落座,窗外銀裝素裹,雪舞山河。傾翻書頁,見證《紅樓夢》時代的吶喊,奧義極深的《紅樓夢》,我們不過接觸鳳角毛麟,終究那更深層的體會,還需我們用心、用歲月在歷史中沉澱。在這樣一個雪天,捧一份執著的心,捧一份求知的心,捧一份分享的心情,讓夢在風中婉囀。

願我的“夢”曬出的路更美,更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