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船槳

坐在窗前,享受著杯中濃稠熱飲散發出的醇厚的朱古力香。陽光透過窗,在經歷一系列散射折射後,濾去了鋒利的光芒,柔柔地灑滿房間,而個位數的溫度依然抵擋不了春意的到來。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會毫無理由的感受到積聚在心中的力量,看到遠方閃爍著的勝利的光芒,體會到一種力量,叫希望。

就像今年春晚上的旭日陽剛組合,一首《春天裡》,讓他們成為那一晚最閃耀的星光。早在2024年的春天,他們已經在網路上走紅。那段視頻里,赤膊上陣的他們以簡易的租房為背景,彈著吉他,高唱:“沒有二十四小時熱水的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這確實和交響樂演奏不可相提並論,但超高的點擊率是因為他們是在用心靈在歌唱。在外打工的飄無定所,苦力工作的疲憊心酸,咫尺天涯的親人相隔,只有音樂是他們可以傾訴的對象。不管工作有多累有多忙,總要抽出時間放聲歌唱——唱出心中的滄桑,唱醒心中的希望。靠著這把木吉他,他們走出了人生的谷地,走向了希望肆意閃耀的山巔。

借用一個古老的比喻:希望就是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的燈塔。在我眼裡,希望或許更像是在人生這條暗波洶湧的河流上,握在手中的船槳。每個人都有選擇留或棄的權利。留下它,便有了無論何時都可以給你以支撐的力量,靠著這股力量,前往你既定的遠方。就像《老人與海》里老人毫不鬆開手一樣,縱使最後留給他的是一堆白花花的魚骨,但這不是失望不是失敗,而是更應令他自豪的戰利品。有時人生的小船會被迎面撲來的大浪打翻,但只要你漿在手中,希望就在,最壞的打算不過就是從頭再來。

而若放棄手中的船槳,隨波逐流便是用以形容這種人生最恰當不過的詞了。想像一下,獨自一個人躺在乾冷的船底板上,呆滯的雙眼空洞的望著黑乎乎的天,內心是麻木,是了無生趣。因為沒有了船槳,只能在暗流衝擊下忽上忽下,不斷體驗著失重與加速;耳旁水的咆哮為河流增添了一份恐怖,人的內心就這樣被一點點的蠶食、吞沒。因為沒有了船槳,自己無法知曉的一個浪頭會將船打翻,而自己就直墜深淵……

如同船槳是航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般,希望也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就如同氧氣分子一樣,浮動在周邊的空氣里,充滿著每個角落。抬頭,窗外香樟樹在寒風中依舊身著綠裝,晃動著的枝葉是它對冬日的宣言;俯身,牆角的小草在黑色土地上露出陣間般的綠色,土地的深處,是那個充滿希望的種子在盡力衝破黑暗的拼搏。

被比作朝陽的我們自然沒有理由停止前進的腳步,沒有理由放棄手中的船槳,因為: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