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位哲人曾經說:平靜的湖面磨練不出精湛的水手,舒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是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事實。

在人生的長河中,等待我們的是無數挑戰,無數坎坷和挫折,在這災難來臨之前,我們是時刻保持一顆緊張的心靈,還是貪圖安逸,最終滅亡?成功人士必然是青睞有準備的人,他們定會選擇前者,我們只有做到未雨綢繆,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縱觀古今,歷史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故事舉不勝舉。劉備因有一顆緊張的心態,所以招兵買馬,桃園三結義,而最終成就一方霸業。商紂王擁有大好河山,卻沒有憂患意識,只知享樂,肆虐百姓,雖擁有天下卻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安逸的環境中,他不思進取,結果一個偉大的王朝就這樣覆滅了。

孟子說過:“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如此看來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難嗎?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被流放時創《離騷》,司馬遷遭宮刑後作《史記》。縱觀千古,哪位偉人又不是“苦命人”呢?所以孟子又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古英雄多磨礪,不是嗎?所以我們不要在溫室之中綻放,要在藍天中搏擊!

只聽得孟子喃喃自語道: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