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寂寞地長大

有一些心情,是你無法為我分擔的;有一些事情也是你不能夠懂的。你是大人,而我只是個孩子,用“代溝”這個詞,可以解釋很多。

也許是前世今生的約定,我做了你的孩子。如果可以選擇,媽媽我一定不要這樣孤孤單單地來。你給我的愛溢滿了我的童年,可在我小小的心裡,總有一個角落是幸福到達不了的,十多歲以後,我無法抑制的悲傷將它化成了生命中一道不可彌補的缺口。

你注意過《獨生子女宣言》的封面嗎?一個扎麻花辮的小女孩手裡拿著一幅畫,畫上一隻不知名的鳥在天空里拚命地飛。你懂得那是一種怎樣的渴望嗎?唱著孫燕姿的《天黑黑》,我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找不到來時的路。

直到我看到書架上的那個穿紅衣的女孩,直到那隻怎么也飛不出畫布的小鳥占據我的視線,直到我用心讀完《獨生子女宣言》的所有故事,我才在淚眼中恍然明白,那種沉澱在心底的深刻悲哀由來已久,並不斷地擴張著領地,在我跌跌撞撞走完青春之前,它必將吞噬我,如果我不堅強。

我開始懂得你眼神中時刻流露出的擔憂。你好怕哪一天你為我精心搭建的玻璃罩子會毫無徵兆地破碎,所以一方面你縱容我的身體瘋狂地成長,另一方面,你小心翼翼地阻止我的心愿偷偷地給玻璃罩子開了扇窗,伸出去一張年輕的臉,透著無法掩飾的稚氣。

那是多好的世界啊!

看完《獨生子女宣言》的第二部後,我在秋風瑟瑟的陽光下,想了一大堆似乎很深奧的問題。我知道自己變了,不再是媽媽的“跟屁蟲”,不再是和房間“粘”在一塊的“乖乖女”,我做義工、派傳單、當學生記者……我喜歡在熱鬧的人聲中淡忘那難以名狀的孤獨感。

可媽媽你生了很大的氣:外面的陌生人,有什麼好?和他們在一塊,有什麼好?“我們都很寂寞,所以需要有人陪。”我答,也不答。雖然你陪伴著我成長的每一步,可我仍覺得我是一個人在寂寞地長大。

你應該試著聽聽陳丹燕說的話——這是空前絕後的一代人,他們有著自己的世界,不是我們想介入就能懂得的。

媽媽,我不能一輩子在你的羽翼下活著。我必須離開,離開你的保護。可我不敢對你說,你是不會同意的——你愛我,勝過愛自己,你怎么放得下心中的掛念?你常說外面的世界太複雜,不是我這樣一個小孩子能夠應付得了的。只是,我若不出去闖一闖,不碰個頭破血流,又怎能體會生活的不易、人生的艱難?

“我只有我自己。”這不是一句病句,我是天地間一個獨的孩子。所以我必須在其他孩子的同樣孤獨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學著在同齡中顯得成熟。

想要留給你一本書,封面上那雙無邪的眼睛會告訴你,畫布上的小鳥終有一天是要飛上幻想的藍天,到達你天空的另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