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她

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營養的麵包。是的,書是精神的食糧、是進步的階梯、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偉大的靈魂對話;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良師益友交談;讀一本好書,就是讓心靈與書本互相溝通,讓兩者間架起一座無形而真實的橋樑。

星期六,我拉開窗簾,早晨特有的陽光從視窗傾瀉入屋,灑在地上,明媚而柔和。換上衣服,坐在被陽光曬得暖融融的書桌前,悠閒地打開手邊那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陽光的沐浴下開始細細品讀起來。

海倫?凱勒,她在這個世界上只擁有了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之後,就永遠失去了它們。儘管她在一開始很迷茫、很彷徨,不知所措,但是她並沒有在黑暗中一蹶不振的自甘墮落,而是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用單詞拼寫、和別人對話、寫作等我們認為殘疾人不可能做到的事。這需要擁有多大的勇氣、付出多大的努力啊!

海倫小時候,她的脾氣異常暴躁。她的想法和手勢總是不被別人理解,她也因為無法了解這世界的真正意義而焦躁。但遠道而來的莎莉文老師卻像一縷衝破黑暗的陽光,照耀著夢魘中的天使,帶著她勇往直前的行走著。她教會了小海倫世上萬物的名稱、使用盲人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樣一個被命運判了死刑的孩子,意志力竟然如此的頑強。她總是不屈不撓地和命運作鬥爭。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努力並不是徒勞的,她掙脫了因殘疾帶來的枷鎖,她勝利了!海倫不僅可以做到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甚至可以像一個手腳健全的正常人一樣的工作。她經常寫文章向報社投稿、演講,在雜技團演出、演電影,最後考進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讀著讀著,我仿佛忘記了海倫是一個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的人了。當我看到她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快樂的生活著時,我總是情不自禁的感嘆道:這些都是一個殘疾人能做到的事嗎?

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短暫的一瞬間。而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在書中她勸告我們應該珍惜眼前所享有的一切。可是現在的學生中總有那么一種人:他們擁有著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沒有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學習。對於學習,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而是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不費什麼工夫而一舉成名。可是他們是否想過:海倫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去創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呢?

我想:如果海倫沒有目盲,沒有雙耳失聰,她也許只是一個普通人,是坎坷的命運造就如此成功的海倫。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挫折,也許我們會抱怨老天,為什麼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平順。但是沒有了這些困難,我們就不會成長。古話說得好:苦難造就人才。一棵參天大樹,也是從一顆幼小的嫩芽長成的。這中間幼苗經歷了日曬雨淋,它必須挺過一次又一次的風霜雪雨。人也是這樣,只有沉穩地面對並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面對挫折時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在風雨中涅槃重生,才能在風雨後看見彩虹。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然而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條件的好壞,而在於有沒有敢於拼搏、奮鬥的精神。一個人只要胸懷遠大的目標,並且肯為這個目標去不懈地努力奮鬥,就不會被束縛,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獲得成功。

當你處於逆境、意志消沉時,當你覺得生活沒有方向時,當你承受委屈和不幸時,請不要自暴自棄,請不要自甘墮落,請不要怨天尤人。請你與書為伴,品味書中的情節,觀看書中的故事,思考書中的哲理。書中的故事會給處於困境中的你指明前進的方向,給你信心,讓你領悟到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