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是一種智慧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段話由孟子所說,雖然已是千年前戰國時期的言語,但我覺得今天依然很受用。

眾所周知的一個故事——臥薪嘗膽。越王勾踐,與吳國大戰數年,最終越王戰敗,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他,給了他很多低賤的活乾。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在數年後,吳王見他是心甘情願為自己服務,便鬆懈了警惕心,讓勾踐回到自己家鄉去了。勾踐回家後,在床頭掛了一個苦膽,每吃飯前就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他覺得時機已到,召集了當年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們商討大師,吸取教訓,各處招兵買馬,大動干戈,最終吳國被滅。

越王勾踐的事例不正好說明了這種智慧嗎?歷史上還有很多人,如:韓信小時候被村裡的孩子欺負,有一次要他從胯下鑽過去,韓信照做了。但是,不正是因為當年的胯下之辱,才成就了他的事業嗎?

同樣,智慧是多變的。

在校園裡,或許經常遇到一些幫派組織,這些“小集團”愛欺負弱小的同學。往往同學們受到欺負後不反抗,反而助長了他們的威風,讓他們蹬鼻子上臉。當他們欺負你時,你順著他們,反而讓他們覺得你好欺負,因為你不會還手,從而導致他們變本加厲地一次又一次地壓迫你或其它同學。這是愚智。

俗話說:“人退一步,海闊天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種智慧也不少。

有人在公車上踩你一腳,卻沒說對不起;在擁擠場合,被人推搡一下。這些都沒事,因為自己並沒有什麼失去,為了避免大動干戈和口水戰或是浪費時間,甚至是傷到了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更不值呢?為什麼不寬容些呢?與其將這些煩瑣小事堵在心口上,不如將他們忘了吧,快樂自己,對嗎?

忍受是一種智慧,更需要你好好得去把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