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

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家庭中的風氣。它等同於家規,卻又不僅限於家規。相較於家規,它少了些約束,卻多了些自由;少了些磕絆,卻多了些生動;少了些嚴格,卻多了些和善。何謂家風?這便是家風。

家風的這個詞,在我的記憶之中既有些陌生,卻又多了些熟悉。以至於“家風”在詞典中的解釋竟也是如此的模糊,卻深不知所謂的家風正在生活中一點點的滲透進我們的骨子裡。

五歲,第一次學會了罵人。當時的母親聽到後勃然大怒,令我自己打自己的嘴。並聯問今後到底還罵不罵人,直至等我開口說不罵後方才讓我停手。從此我幾乎從未罵人,那是第一次的罵人,卻也是最後一次。母親告訴我:“社會很亂,不好的事情絕對不能去做。從此,我學會了潔身自好與品行端莊。

七歲,第一次被人冤枉,與同學打了一架。我哭著跑回家同父親傾訴,父親問我要再打一架嗎?我點點頭,要讓父親幫我。父親點頭稱讚,卻再不過問此事。第二天放學回家,父親問我打架了沒有?我搖搖頭,因為我們今天玩的很開心。父親笑笑:“生活便如星空,總有一兩顆隕石從天邊划過。生活中的煩心事便如隕石般一閃而過,倘若星空沒了隕石,那就稱不上是星空。生活中沒了一兩件瑣事,那就稱不上是生活。從此,我學會了謙虛禮讓與樂觀豁達。

八歲,我在姑姥姥家吃飯。一伸筷子便被姑姥姥打了一下手,說是要等長輩先吃之後才能再伸筷子。好不容易等到開吃了,我立馬夾起了母親面前的一塊肉,卻被姑姥姥用筷子硬是壓了下去。告訴我吃飯要有規矩,只能夾自己面前的吃。大為不滿而不從,姑姥姥便一直壓著我的筷子,無奈之下只得照做。從此,我學會了尊老謙讓與嚴以律己。

家風,表現著一個人的氣質;表現著一個家族的風氣;表現著一個社會的品德;表現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家風,是長輩的指教,是父母的教誨,是七大姑八大姨們對自己的教導。“家風“或許在我們當即的生活中早已消失殆盡,然而它卻無時無刻的將我們的品質所刻畫出來。

它似曾相識,卻又似素未相逢。或許如今的我們無法再總結出來何為“家風”,然而那所謂的“家風”卻早已刻進了我們的骨子裡,它將作為我們的一部分,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