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看“貪”

《水滸》講述了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從被迫上梁山,聚義梁山伯,發展壯大,到最後的被朝廷招安,東討西征的全過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本書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說起《水滸》,大家並不陌生。《水滸》眾好漢被逼上梁山的情節也是一直被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可是從另一個側面去看《水滸》,我們就會發現水滸傳的配角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人物屬性。

梁山泊綠林好漢起義的原因,無非是“官逼民反”這四個字。縱觀全文,雖說是寫一百零八將的反抗道路,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雖然他們所處的情況有所不同,但他們所要反抗的原因竟出乎意料的相似,如魯智深本是個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三拳打死鎮關西,後被官府追捕,之後就被迫上了梁山落草為寇;宋江因生辰綱一事,被閻婆惜發現並加以要挾,不得已怒殺閻婆惜,被迫上了梁山;林沖因受奸人高俅陷害,家破人亡,最後不得已上了梁山……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可以看出這些反抗的原因都逃不過一個字,那就是“貪”。鎮關西因為正因為貪戀金翠蓮的美色,才會有這么個下場。試想一下如果鎮西關沒有強娶金翠蓮,亦或是他沒有追要那三千貫典身錢,那最終他不會被魯智深三拳打死,也許魯智深更不會上梁山泊了,只管悠閒自得的做他的提督好了。宋江之事就是因為閻婆惜的貪念,正因為閻婆惜的貪婪,導致了她最後的人財兩空,當然如果閻婆惜不威脅敲詐宋江,不把他逼到絕路上,那他自然不會上梁山泊了。

貪在平時生活中,也是到處可見的,個別人會貪小便宜,貪吃,貪睡等等,這些雖然看上去對生活不怎么有影響,但是佛教有三毒,第一毒便是貪,貪是指對欲望的執著,現在的我們,沒有意識到貪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俗語說,貪小便宜吃大虧。貪這個字對我們的健康和精神狀態有著質的影響。

“貪官”是個熟悉而又令人反感的詞,貪官就是貪贓枉法、腐敗的官吏。他們隨著官職的上升,眼前的誘惑也越來越大,他們正是因為如此,才走上了不歸路。不過貪官總有被發現的一天,現如今中共總書記xx上台後,反腐風暴接踵而至,可這個風暴之迅猛,足以讓所有貪官來個措手不及。xx所提倡的勤儉節約,反腐敗正符合大眾的想法,所謂官就是為百姓造福的,而如今的官員私收賄賂,鋪張浪費,濫用公款等,用人民的錢來造福自己。官員腐敗,是阻礙中國走改革道路的最大絆腳石,使得讓中華民族從此走向偉大復興成為一句空話。總書記在講話中說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並把反腐敗“打老虎”作為黨的重點工作來抓,僅大半年,就一舉拿下多名高官,可謂戰果斐然。

組織官員參觀反腐教育基地,模擬監獄,在無意識中給官員腦海里輸入了抵制腐敗的想法,這個效果是顯而易見。中央意識到,只有硬著頭皮朝著反腐這條路走,中國的繁榮富強、中國的改革才能到一個新的境界。只有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當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就要及時改正,不要任由他繼續發展下去。我們要對社會負責,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否則,為了掩埋一次過失,你可能會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付出更大的代價。

因此,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積極參與政府的網上監督活動,多向相關部門提點建議,對於身邊的腐敗行為應當用於揭露。再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養。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背負實現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擔,就讓我們來實現屬於中國的“中國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