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橋的話題作文800字

在陽光的照耀下,那無色的河水就像水晶那樣,再加上有小橋的陪伴,就更給小河添上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家鄉的橋,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橋

我喜歡橫在溪水的獨木橋,我喜歡下面可以走船的石拱橋,我喜歡舟船相連鋪上木板的浮橋,我喜歡跨過大江大河的斜拉橋,我喜歡迴旋別致的九曲橋,我喜歡巍峨雄偉的立交橋,我更加熱愛家鄉的青龍大橋。

青龍大橋位於縣城東面,橫跨柳林四十里抖氣河。該橋長150米,寬33.5米。為5孔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結構,抗洪能力50年一遇,抗震能力6級,總投資1642萬元年國慶節已基本竣工。可以同時通過4輛大卡車。橋面上有人行道,護欄,路燈。在大橋附近有燎原廣場和清河中兩個噴泉,每逢節日的夜晚,橋面上的路燈和噴泉、彩燈將大橋裝扮的十分美麗。

青龍大橋溝通了河的兩岸,方便了人們的來往。聽大人們說,大橋沒有建成的時候,人們要繞很大的圈,才能到河的對岸,很不方便。現在有了這座大橋,人們就可以直接到河對岸,再也不用浪費很多時間。青龍大橋不但溝通了河的兩岸,方便了兩岸人民的來往,同時也裝點了我們美麗的縣城。

遠遠望去,橋像一條玉帶迎風飛舞.橋上的車川流不息,看得人眼花繚亂,晚上燈光閃閃,五顏六色非常好看.每遇隆冬,清河面蒸汽裊裊,橫空白霧莽莽,倩麗少婦妙齡女郎紛紛蹲坐河邊,浣衣嬉戲,紅裝綠衣點綴其間,河床寬敞,水面平坦,涓涓湍湍,清澈見底。青龍大橋橫跨清河,更是壯觀。河水清澈見底,把青龍大橋映照在水裡。

青龍大橋西邊是美麗的清河公園,公園裡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朵,發出陣陣芬芳的花香。紅、黃、嫩綠的小草從大地媽媽的懷抱里悄悄地鑽出來,給大地媽媽繡上了美麗的地毯,一棵棵小樹上抽出了密密麻麻的新枝葉。小鳥們每天飛到樹枝上,唱起婉動聽的歌曲。小鳥的歌唱是那么的清脆、響亮,好聽極了。這裡的景色秀麗無比,就像一幅優雅別致的風景畫一樣,美極了。公園裡有許多健身器,常年有各種年齡的人鍛鍊,使青龍大橋附近成為一幅動的美麗圖畫,更顯出青龍大橋的美麗壯觀。

青龍大橋是我們全縣人民辛勤勞動才建成的,它是我們全縣人民團結奮進的標誌,我愛美麗的青龍大橋。 啊,家鄉的橋,我愛你,因為你為家鄉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為家鄉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家鄉的小橋

曾幾何時,聽得別人說過:“橋是南方獨特的風景線。”我是北方女孩,對西湖的斷橋、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等只聞其名,未見其形。我覺得家鄉的小橋也自有其韻味。

對於我們農村來說,最普遍的要數兩種橋了。一種是土橋,另一種就是鋼筋混凝土橋。

土橋是最常見的。土橋,顧名思義,就是以土為主要材料壘成的橋。一條幾米寬的小河,兩岸壘起幾塊石頭,在上面搭幾塊石板,再鋪上些土,壓平,這樣一座土橋就建成了。

它造型古樸、簡單,建構平庸是它最大的特點。橋面上還會有幾處坑坑窪窪,幾乎與路面一體,這樣不起眼的橋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在人們習以為常的視線中,它近乎於不存在。

土橋兩岸有些柳樹與之相伴。柳梢被風吹拂的時候,趁機親吻了一下小橋,本已“橋比黃花瘦”的土橋竟有別樣的風采。小河看著這一切,忍俊不禁,“嘩嘩嘩”笑出了聲。土橋、花草樹木、房屋田舍構成了一幅迷人的農村風景畫,大有“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

鋼筋混凝土橋是近幾年來逐漸出現的橋。古樸而不失莊重的土橋年久失修,有的為人們默默奉獻了一生,慢慢老去了。於是作為長江後浪的新生事物——鋼筋混凝土橋就在這兒安家落戶了。

鋼筋混凝土橋最突出之處莫過於外形簡潔明了,構造堅固耐用。這種橋受重能力強,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橋面平坦、結實,一般只有一個大大的橋洞,水流暢通無阻,為春季灌溉田地和雨季莊稼排水提供了方便。橋與地面相接,高度與地面相同。風吹來的一層土被過往了車輛壓實了,好像給橋面穿了件黃色的外衣。要不是橋下的流水嘻笑玩鬧惹人注目,有時還真忽略了哪是路,哪是橋呢。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樑專家茅以升曾這樣風趣地解釋橋。是啊,橋的作用與板凳大致相同,都起著載重、連線的作用。

中國的建築大都講究造型美觀,如曲線的柔和多變;其次,環境的搭配也至關重要。正是由於橋的存在,既聯繫著交通,又美化了環境。家鄉的小橋雖然簡陋,但一直維繫著父老鄉親們的交通和收穫,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家鄉的小橋啊,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家鄉的橋

我的家鄉在人傑地靈的崇州,文錦江繞城而過。在文錦江的一片碧水之上,五座並列的水泥橋凌波而過,飛跨於南北兩岸,浮現在文錦江中,由高到低依次為崇州大橋、老西江橋、廊橋、新西江橋、南河大橋。在這眾多的橋中,我最鍾愛那歷史悠久的老西江橋。

站在遠處遙望老西江橋,大橋就像一彎新月一般橫臥在江面上,又好像一條彩色繽紛的帶子,把兩岸聯繫在一起。橋下,二十五根兩人合抱粗的橋墩,如巨人一般穩穩地把寬寬的橋面托在文錦江之上,屹立在江水之中。橋面上,行人車輛穿梭來往,熱鬧極了。

大橋的中間是大約3米寬的車道,兩側則是寬約1米的人行道,邊上有護欄,可防止行人落入江中。人行道邊上每隔大約50米就有一個玉蘭花的路燈,整齊地排列著,像一個個等待檢閱的士兵。清晨,大橋迎來了第一輛早班汽車;深夜,橋上閃爍的燈光送走了最後一批夜班工人。白天,汽車來往穿梭,人群熙熙攘攘,汽車的喇叭聲,腳踏車清脆悅耳的鈴聲,小販的叫賣聲,匯成了一支美妙動聽的交響樂;每當夜幕降臨,橋兩頭的飯店、酒吧,顧客盈門,橋上散步的人絡繹不絕,玉蘭花燈亮了,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猶如繁星點綴在文錦江中,更顯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成為崇州的一處勝景。

站在橋上環顧四周,更讓你感到心曠神怡:橋兩頭種滿了青蔥翠綠的榕樹、柳樹,枝條侵入水中,水面泛起陣陣漣漪;空中,阿娜多姿的白鷺在空中盤鏇著,一會兒筆直的沖向高空,一會兒在高空滑翔,一會兒又徑直地俯衝下來;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悠閒自得地吐著泡泡。這種種美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觀賞的人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讓人好像置身於仙境,盡享天倫之樂。

老西江橋不僅景色美,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傳說在明清時代,這裡曾是一處熱鬧非凡的水路大碼頭。可後來,河水暴漲,人們十分希望有座橋。於是黃貢生便帶領民眾修橋,可銀兩不夠,沒有建成。後來,玉帝知道了,派了一位老神仙來幫助大家。這才建成了老西江橋。

啊!老西江橋,你不畏嚴寒酷暑,默默地躬著身軀,任憑人們在你的脊背上踏過,任憑車輪在你的脊背上滾壓,任憑腳下流水的一刻不停地衝擊……然而,你從未有過半點倦怠,也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你只是埋頭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無私的奉獻,奉獻……

啊,我愛你——老西江橋!你是我童年中一段美好的回憶!